瑜伽喜乐之光

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美妆 > 瑜珈 > 瑜伽喜乐之光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9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轻型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20096488
作者:(印)斯瓦米 著,(印)斯瓦哈南达英 译,王志成 汉译并释论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编辑推荐
本书为“均瑜伽生活馆文化系列”图书之一种,内容为印度瑜伽经典《潘查达西》之*后五章。《潘查达西》为印度14世纪瑜伽大师、著名的商羯罗不二论思想家室利·维迪安拉涅·斯瓦米(SriVidyaranyaSwami)的名著,是一部全面论述商羯罗吠檀多不二论的综合性著作,它用非常简洁易懂的语言对于吠檀多不二论思想做了极其清晰和权威的阐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汉译并注释者王志成,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研究所所长。主编"第二轴心时代文丛"和"瑜伽文库"。"瑜伽文库"最近已由我社出版了《哈达瑜伽之光》《智慧瑜伽》等图书。
目  录
瑜伽文库”总序 
如何使用这本书 
导论 
第一章瑜伽的喜乐 
第二章自我的喜乐 
第三章非二元的喜乐 
第四章知识的喜乐 
第五章对象的喜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公众号信息 
后记 
前  言
“瑜伽文库”总序
  古人云:关乎人文,化成天下。人之为人,其要旨皆在“文-化”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含摄深广,在悠悠之历史长河,不断摄入其他文明的诸多资源,并将其融会贯通,从而返本开新、发闳扬光,所有异质元素,俱成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古有印度佛教文明的传入,并实现了中国化,成为华夏文明肢体的一个有机部分。近代以降,西学东渐,一俟传入,也同样融筑为我们文明的固有部分,唯其过程尚在持续之中。尤其是上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迅速实现中国化,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入,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该文化的经典文本之传入。因为不同文化往往是基于不同的语言,故文本传入就意味着文本的翻译。没有文本之翻译,文化的传入就难以为继,无法真正兑现为精神之力。佛教在中国的扎根,需要很多因缘,而前后持续近千年的佛经翻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没有佛经的翻译,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几乎不可想象。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不过,《吠檀多精要》(46)中说,在深眠态通过由纯意识照亮的无明的精妙功能,享受着喜乐。这一说法的依据是《唵声奥义书》(5)以及如“我睡得很香甜;那时我一无所知”等经文。换言之,在通常的二元性意义上,我们无法谈论和经验深眠中的经验。所以,我们要明白深眠中的喜乐和我们处于其他状态中的喜乐之差别。
  《瑜伽经》的作者帕坦伽利说,要经验就需要心意的波动(vritti);Ajnanavritti(无知的波动)就是人们在深眠中能够经验喜乐的中介。
  在深眠态,答摩(tamas,三德中的愚昧之德)占据主导,这就使得心意远离粗糙感官和外在对象,所以人们会说“我睡得很香甜;那时我一无所知”。因此,答摩的功能是驱离或钝化(波动的)心意,并因此使得(内在的)喜乐(显现)成为可能。
  在梦态,私我(我慢)联结了精微的感官(sukshmaindriyas,即眼、耳、鼻、舌、身)和精身(sukshmasharira,人在梦中的幻身)。在私我(我慢)、精微感官和精身的帮助下,人们经验精微的对象(sukshmavishaya,即色、声、香、味、触)。在这一阶段,人们可以经验到极性,经验到诸如快乐与痛苦、幸福与悲伤、冷和热,等等。

 瑜伽喜乐之光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