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现代人(译文心理)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心理学入门 > 焦虑的现代人(译文心理)

  • 版 次:1
  • 页 数:238
  • 字 数:140000
  • 印刷时间:2013年01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2759026
  • 丛书名:译文心理
作者:卡伦·霍妮 著,叶颂寿 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编辑推荐

  1.作者是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弗洛姆、荣格等齐名,在海外享有盛誉。
  2.作者在本书中虽然传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但以文化决定论代替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大大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3.作者通过临床经验写就此书,书中饱含了她对人的心灵的敏锐观察,奠定了她的学术地位的同时,展示了作者的惊人才华。

 
内容简介

  一方面他对爱怀有病态的追求,另一方面他又害怕爱、逃避爱;一方面他拼命追求权利、名声和财富,另一方面他又对失败甚至对成功怀有恐惧,竭力要逃避竞争;一方面他对他人充满了恐惧和敌意,另一方面,他又总是放弃自我、顺从他人……
  任何形式的爱,都有可能给他一种肤浅而表面的安全感,甚至幸福感。然而在内心深处,他却不相信他们,对他们表示怀疑和恐惧。他不相信这种爱,因为他固执地相信没有任何人可能爱他。即使他得到他希望得到的一切,也不可能真正享受它,他完全被关在幸福大门之外,不可能获得任何快乐。
  现代的竞争文化,让人类陷入不可解的困境,因为人不可能把他人踩在脚下,同时又希望得到他人的爱。

作者简介

  卡伦·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德国出生的美国女精神分析学家。
  1912年霍妮获得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而后求学于弗洛伊德的朋友亚伯拉罕(Karl Abraham)。之后在精神病医院担任医师,1920年私人开业,并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1932年移民美国。初期担任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副所长,后迁往纽约重新开业,并在社会研究新学院任教。她的论文因远远超越了时代而未能得到应有的注意,甚至由于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反对而于1941年被纽约精神病研究所除名。但卡伦?霍妮今日已被公认为是与阿德勒、荣格、兰克、弗洛姆等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
  她的重要著作还有《精神分析的新方法》(1939)、《自我分析》(1942)、《我们内心的冲突》(1945)、《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以及她死后被整理出版的《女性心理学》(1967)等。
  《焦虑的现代人》一书中,霍妮对弗洛伊德正统精神分析学进行了修正,主要表现在她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

目  录
导论
第一章神经症的文化与心理内涵
第二章为何谈起“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第三章焦虑
第四章焦虑与怨恨
第五章神经症的基本结构
第六章对关爱的病态需求
第七章再论对关爱的病态需求
第八章获得关爱的方法
第九章性欲与爱的病态需求
第十章对权力、声望及财富的追求
第十一章病态竞争
第十二章逃避竞争
第十三章病态的罪恶感
前  言
我在撰写这本书时,脑海中所想到的目的,乃是要对我们今日的神经症患者加以正确的描述。以便让我们更彻底地了解他们,了解那些实际推动他的行为的内心冲突,了解他的焦虑不安、他的痛苦,以及他在人际关系中所产生的诸多困扰。在本书中,我并不打算讨论任何特殊类型的神经症,而只是把我的笔集中于表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神经症患者身上的人格结构。
我的强调,主要在于实际存在的冲突,以及神经症患者设法解决冲突的病态尝试,在于他实际存在的焦虑不安,以及他要抵抗不安所建立的自卫心理。这种对实际情境的强调,并不表示我忽视了神经症在本质上,乃是从早年儿童时期的经验发展形成的事实。不过我与许多心理分析家不同,我不认为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童年时期是适当的。我认为他们的说法根本是片面的说辞,而且他们把成长后的反应,本质上当作早期经验的重现。我要指出,儿童时期经验与成长后的内心冲突之间的关系,比心理分析家们一般所假定的,更为错综复杂。那些心理分析家只宣扬了单纯的因果关系。虽然童年的经验,在神经症患者身上,产生了决定性的情境,然而它们却绝不是成年后心理困扰的唯一原因。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二章为何谈起“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由于我们的主要兴趣集中于神经症对人格的影响结果,因此我们的探究范围将局限于两大方向。一方面,有些虽在人格方面正常而未受歪曲的人,却也会由于对充满了矛盾冲突的外在环境的反应,而产生神经症。在讨论到某些基本的心理过程后,我将会回头再简略地讨论这些单纯由情境所引起的心理困扰,即情境神经症的构造。?我们此刻的主要兴趣不在于这些,因为它们并不表现为神经症人格,只不过是对既存的艰难环境暂时缺乏适应能力而已,当我在本书提到神经症时,我所指的乃是人格异常,换言之,即是其主要紊乱在于人格结构之异常或偏差的情境——虽然其症状的表象也许与情境神经症完全一样。?
  它们乃是潜伏的慢性过程之结果,从童年早期就已经开始形成,并且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地影响到人格的一部分。从表面上看来,这种人格异常,也许是实际的环境矛盾冲突之结果,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谨慎地探索这个人的生活史,我们会发现这种困扰的人格特质,早在任何矛盾情境产生之前就已存在。这种眼前的困境本身,有大部分是由于早已存在的人格障碍所导致的,尤有甚者,神经症患者往往会变态地对某一生活情境加以反应,而这一生活情境对一般健康的人并没有任何冲突。这种情境只是显露出早已经长期存在的神经症。
  情境神经症与J. H.舒尔茨所谓的外源性神经症大致相当。
  弗兰茨?亚历山大曾建议以人格异常来称那些缺乏临床症状的神经症。我不认为这名词是可靠的,因为症状之有无,与神经症的本质并不相关。
  另一方面,我们对神经症之症状或表象并不十分感兴趣。我们的兴趣,主要在于人格异常或困扰的本身,因为人格之异常或困扰乃是神经症中永远存在、不断发生的,而其在临床意义上的症状却是不同的或完全没有的。同时根据文化上的观点,人格的形成比症状更为重要,因为主要是人格影响人的行为,而非症状影响人的行为。由于对神经症之构造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认识到症状的治愈或消除并不必然就表示神经症已痊愈,因此
  一般而言,心理分析的兴趣比较倾向于人格结构,而不太注重症状本身。更具体地说,我们可以说神经症症状并不是火山本身,而只是火山的爆发,而病态的冲突,就如火山一般,深藏于个体的内心深处,而不为其自身所知。
  在承认这一限制后,我们也许会在心中有一些疑问:今日的神经症患者是否有共通的特质,这特质是如此的富有共性,使我们可以称之为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焦虑的现代人(译文心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