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 > 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7年05月20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8901000
作者:岳晓东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编辑推荐
  • 中国*的哈佛心理学博士提出积极心理公式:

积极心态=(乐观人格 认知调整)*主观幸福感。

 

  • 积极心态要能克服压力、要有爱情智慧、要有职业规划、要有幽默感以及需要珍惜生命。知易行难,岳晓东用科学的方法帮助读者提高主观幸福感,为每个独特的问题找到*的出路。

 

  • 本书适合青少年以及所有想要幸福的读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书,作者尝试以轻松的笔触,深入浅出地讲解积极心理的窍门,为青少年的生命注入活力。由备受保护的儿童过渡至成年人阶段,无可避免地要面对生命中不同的挑战,学业、工作、恋爱,或逢成功,或遇挫败;能够掌握书中谈到的“积极心理公式”,自能易于在学业与事业发展上找到方向,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否定自我,明白自己在处理不同事情时的行为及心理反应,从而借着个人的努力来找出调节和进步的方法和空间,寻得快乐人生。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主观幸福感高的人会在各种不利的应激状况下,多体验愉悦情绪而少体验不愉悦情绪。由此,主观幸福感高的人会对困境充满了乐观期盼,而避免悲观期望。如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伊森(Alice Isen)等人的研究表明,体验正面情绪的人思考问题会更活跃。而本书,将会与您分享怎样在生活磨炼中不断提高自我的认知调整能力。

作者简介

岳晓东,哈佛大学人类发展与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香港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首任会长。“凤凰卫视”心理专家,内地20所大学的客座/兼职教授;担任《中国青年报》《北京科技报》《校园心理》《中国日报》(英文版)等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青少年偶像崇拜、创造力认知与激发、幽默与中国文化、压力研究与管理。著有《登天的感觉》《心理面面观》《脑博士开讲!》等20余部专著。

目  录
导论 积极心态的威力 1
Ⅰ 积极心理学的主张 2
Ⅱ 我的积极心态公式 5
Ⅲ 如何培养积极心态 10

1 “压弹节节高”——谈面对压力 13
1.1 积极心态要有压弹力 16
1.2 我的压弹理论 23
1.3 如何培养压弹力 25
苏东坡——中国古人的压弹典范 35
梅艳芳——香港人压弹的典范 40
被炒鱿鱼——我的压弹故事 43

2 “做个@ 人”——谈人格完善 45
媒体评论
心灵男闺蜜,我看岳晓东。
   杨澜(著名主持人)
晓东是我的学生,我知道他在中國推动心理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以他为荣!
    霍华德·加德纳(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

岳教授在本书内刻意为读者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和成长过程。透过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发人深省的鲜活例子和自我反思及测试的工具,岳教授成功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高彦明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资深顾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2.1 什么是人格完善
简单说来,人格完善就是指一个人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实现的结果。在心理学上,人格(personality)泛指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人格”,如说某某人格高尚,某某人格卑劣或某某缺乏人格,这是从伦理道德的观点出发,使用“人格”一词对人行为的评价,与心理学所说的“人格”含义是不一样的,用心理学家的话说,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人格,因此,没有人会没有“人格”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1(Carl Rogers) 提出,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actual self)与理想自我(ideal self)。其中前者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真实感觉,而后者则是个人对“应当是”或“必须是”等的理想状态。而只有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达到结合的时候,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self actualization)(见图 2.1)。

图2.1 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与自我实现
罗杰斯主张,人格的成长在于充分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和谐,而两者之间的冲突会导致人的心理失常和不协调。罗杰斯还主张,心理辅导的本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肯定和鼓励来询者,不断强化其自我状态的协调,帮助来询者充分实现自我的完善。由此,人格完善就需要个人对自我的成长有明确的目标,并规划自己的最佳性格组合。比如说,平时,有些人太自卑,太敏感,他不喜欢这一点,很想变得自信、随和起来。而他的现实自我就是自卑,理想自我就是自信。那么,他唯有不断地挑战自己,才能终有一天达到自我的人格完善——做一个不自卑、不敏感,从容自信的人。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利1 曾提出一个“镜中之我”(the lookingglassself)的理论,“镜中之我”就是指人是通过观察别人和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意识,完成自我评价的。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可以反观自身,形成自我的观念。在想象别人对自己是好感还是厌恶,认为自己是骄傲还是谦卑时,他必然会作出改进,以期达到与对方的协调。“镜中之我”标志着一个人能够把自己视为一个对象,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自我判断、评价与别人的评价越接近,说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
所以,在生活中,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议论你,都在照射着你人格的优缺点。对此,你只有不断检视自己,方可完善自己。这与小孩子不一样,小孩子一天到晚,父母都在敦促他们改正缺点,形成某种规范行为。而成人的人格完善,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念紧箍咒,自己跟自己斗。

 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