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 2009.06 总第三三六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文史知识 2009.06 总第三三六期

  • 版 次:1
  • 页 数:160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6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71002986005
作者:李岩 主编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目  录
特别关注
丝绸之路史二题
文史百题
论北周武帝宇文邕
谈谈佛教与山水
诗文欣赏
李贺《将进酒》解析
明人域外赋双璧:董越《朝鲜赋》与湛若水《交南赋》
诗话两则
小说丛谈
《醉醒石》等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和版本源流
人文游踪
大辽故都行
文化史知识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特别关注
丝绸之路史二题
从20世纪开始,出现了两个新的英文词汇,一个是SILK ROAD(丝绸之路),另一个是SERINDIA(西域),并且立即受到国际学界异乎寻常的关注。在中文文献中,“丝绸之路”同样是新的词汇,“西域”则早在《史记》与《汉书》中便是流行话语了。《史记》与《汉书》中,还有一个与“西域”对应的地理概念“东域”,不过已经被人们淡忘。“丝绸之路”的出现,并没有替代“西域”,反而使“西域”正式进入了世界文明史。
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关于丝绸之路与西域,有两个内容:马与车、起与止,成为新的话题。
马与车
可以说,与汉代“凿空”西域关系最直接的就是马。对“天马”(汗血马)的向往,成为决策者进人西部空间的推动因素。第一个西域探险家张骞,他出使西域的使命—_联络匈奴宿仇大月氏——最终落空了,却因此为汉天子提供了关于西行通道的实际走向,以及西域的人文地理。情报,同时,找到了与匈奴抗衡的支撑点:引进优良的西域马种。中原进人农耕时期的汉人与西北游牧民族匈奴之间的冲突碰撞,始于汉朝之前,贯穿这一过程,匈奴的优势在于马快:其突击力如同雷鸣电闪:而汉人则在于兵利:武库充盈,武器精良。“凿空”西域,是为了打破匈奴对西行通道的阻断,然而没有良马,不管具体打赢了多少场战争,汉仍然是失败者。
《史记·大宛列传》是汉代通西域的基本史料,它来源于张骞的西行见闻。《隋书·经籍志》独家著录了一种古籍,即“张骞《出关记》一卷”。有人认为,《史记·大宛列传》的前半部分,就是张骞《出关记》。《史记·大宛列传》中,西域王国分为两类,一是“土著”,二是“行国”。土著,指进入定居农耕时期,有了城镇村落的王国。而行国,指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部族。《史记·大宛列传》介绍的第一个“土著”,便是大宛国,大宛的特点则是“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张骞见闻的后果显而易见:“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与大宛马相比,西域古国乌孙也有良马,最初,汉武帝“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日西极,名大宛马日天马”。《史记·大宛列传》还说:“乌孙多马,其富人至有四五千匹马。”个人拥有“四五千匹马”,在西域三十六国范畴,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了。对于丝绸古道,马,既是动力,又是动机。没有足够多的品质优良的种马,丝路永远神秘遥远,难以通畅,东西方的交流沟通,负载沉重。对善马的向往追求,实际是出于抵消道路坎坷漫长的愿望。

 文史知识 2009.06 总第三三六期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