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747780
作者:王敏庆 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编辑推荐

  王敏庆所著的《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以北周长安造像为中心,兼涉对长安周边及敦煌石窟艺术的探讨,有助于对北周佛教美术的整体研究。本书在全面梳理材料、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问题。此外,作者还分析了北朝晚期佛教艺术传播方向的改变,体现了中国佛教逐渐走向成熟,并向周边辐射的趋势。《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关于北周佛教美术的研究,弥补了此前关于这一研究之缺环,使学界对北朝晚期的佛教艺术有一个更为完整、清晰的认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四大佛教石窟之一,在佛教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莫高窟北周窟中,其造像风格、洞窟布局与前代石窟相比呈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西魏时的“秀骨清像”式造像风格为一种面相浑圆、身体丰壮的风格所取代;二是千佛图像面积增大,佛传、本生故事等原本放在重要位置(墙中部) 的佛画内容被移到次要位置的窟顶。要解释这些现象,就必须廓清北周都城长安的佛教艺术面貌,然而至今关于长安佛教艺术的面貌仍然模糊不清。王敏庆所著的《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以长安造像为中心,首先解决长安造像的艺术特点、成因、形成时间及影响等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探讨,主要解决的是北周佛教美术的历史地位问题。北周的佛教艺术是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受东魏、北齐影响,并将这种影响带入隋、唐,还是它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并影响了隋、唐?陈寅恪先生在其关于隋唐制度渊源研究的专著中,对北周制度持一种“否定”态度,指出北周制度是一种应一时之需的过渡性制度,隋唐制度多承自南朝和北齐。他的论断也影响到美术史学者对北周佛教艺术的认识。此外,由于北周长安造像出土较少,也使人们忽略了对长安的研究,致使在南北朝晚期佛教艺术传播的研究中出现缺环,从而影响了人们的判断。敦煌地接西域,属北周辖境,是北周对外交往的门户。莫高窟北周窟是《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北周窟内壁画布局的变化折射出北朝晚期佛教艺术传播方向的改变,它体现了中原佛教逐渐成熟,并向周边传播。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在这个自东向西的艺术传播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王敏庆 祖籍山东牟平。2007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专业为中国美术史;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佛教美术;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宗教美术及宗教美术基本理论研究。参与撰写的《北京美术史》荣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佛塔受花形制渊源考略——兼论中国与西亚、中亚的文化交流》《荣耀之面:南北朝晚期佛教兽面图像研究》《结构消融下的视觉艺术》《北周长安造像与须弥山石窟》《试说宗教造型艺术基本形态》等十余篇。

目  录
绪论1
上篇
第一章 北周长安造像17
第一节 北周造像风格变化之社会背景18
第二节 长安造像的特点25
第三节 北周政治对造像的影响49
第四节 小结56
第二章 郑法士与北周画坛63
第一节 郑法士生平64
第二节 郑法士的艺术特色与北周画坛76
第三节 小结82
第三章 长安造像与须弥山石窟84
第一节 须弥山北周窟84
第二节 北周长安造像与须弥山石窟87

 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