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拥抱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神圣的拥抱

  • 版 次:1
  • 页 数:376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20090852
作者:(美)罗伯特 韦伯(Robert E. Webber) 著,谭晴 译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编辑推荐
1. 大陆首本关于灵修神学的书,一本探讨灵性的精彩杰作;
2. 细致而生动地梳理了基督教灵修从主后30年至今近2000年的发展故事,并着眼于从过去汲取智慧,将丰富的洞见运用于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帮助读者投身于上帝的怀抱,以全新的生命活在与上帝的神圣联合中;
3. 每章末尾有反思和对话摘要,能激发读者的属灵生命,也可用作小组讨论的指引。

 
内容简介
关于如何在今天的世界中活出初期信徒的灵性,作者从现在追溯到远古,深入探讨圣经对灵修的教导,灵修在传统神学上的发展,灵性与文化的互动等相关主题;帮助读者回归根源,建立起灵性的基础,在个人及社会生活中回应神圣的拥抱,让生命洋溢热情和喜乐。

作者简介
韦柏 (Robert E. Webber)是美国著名的灵修作家,曾任美国北方神学院(Northern Seminary)教牧学教授及崇拜研究学院(Institute for Worship Studies)院长,著书超过30本。

目  录
致谢………………………………………………………………1
第一章 引言 晚餐席上谈灵性…………………………………1

第一部分 危机:灵修如何脱离神圣的拥抱
第二章 一个历史视角(一)(主后30-1500年)
挽救灵修免受二元论和神秘主义之害………27
第三章 一个历史视角(二)(1500-1900年)
挽救灵修免受理智主义和经验主义之害……61
第四章 现代的错置(1900-2000年)
挽救灵修脱离律法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害……91
第五章 后现代的耸动(2000年以后)
挽救灵修免受新纪元哲学和东方宗教之害…121

第二部分 挑战:让灵修回到神圣的拥抱中
媒体评论
 一如既往,韦柏认为基要主义和福音信仰的崇拜和灵修更新的出路,乃是重返东方教父之道成肉身神学及大公教会之圣礼传统。……他强调神在人成圣上的客观性及主动性乃人努力操练之基础,这点实在是现今灵修神学一个关键性的课题。本书很有启发性及参考价值。 
                      ——廖炳堂博士(建道神学院神学系副教授,专研灵修神学)

    韦柏此书让他跻身于魏乐德、傅士德及毕德生的行列, 成为最重要的灵命塑造思想家之一。……我经常追看他的作品,而这本是最好的一本。
                          ——麦拉伦博士(Dr. Brian McLaren,《大变革》作者)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五章 后现代的耸动(2000年以后)
挽救灵修免受新纪元哲学和东方宗教之害


西方社会世俗化削弱基督教叙事
我把世俗主义定义为“离开历史性基督教的感触且走向新的生活状况”。这个定义包含三方面。第一,“历史性的感触”(historic sensibilities )指西方文化赖以为基的基督教故事。第二,“新的生活状况”指的是在20世纪中叶变得突出的新世俗故事。第三,“离开”意指削弱历史性基督教世界观,为世俗化的生活状况横扫西方社会铺路的过程。
为了明白我们新的文化处境,我要简单总结:(1)历史性基督教的灵修;(2)这个历史性基督教灵修崩溃的过程;(3)西方特别是北美世俗主义的兴起。

历史性基督教的灵修
我们已经看过,历史性基督教的灵修定位于神的故事。为配合本章主旨,让我们简单温习一下:这故事的关键词是联合。神创造万物,为要让万物与他联合。可惜他们叛逆神,拒绝与他联合或按他的心意发展文化。所以神借着道成肉身参与人类的历史,特别是为了拯救人类,使万物恢复与他的联合。神的工作的高峰,是耶稣基督借着他的道成肉身、受死、复活,成就神与人的复和。
灵修是我们借着圣灵的能力,得以与耶稣基督联合,从而与神联合。对基督徒来说,与神联合的象征是洗礼。因着与神联合,我们得着属灵生命,这是向罪死并复活,借着圣灵活在基督里的新生命。要在这种联合中得着滋养,就要默观神的奥秘,并且遵行神的心意,从而在神的生命中参与。因此,属灵生命是蒙召效法基督,成为完整的人;他既与神联合,就向我们显出人与神联合的应有样式。这个故事,确实塑造了西方社会,产生了大量艺术、文学、哲学作品和公共价值。然而,这个故事和它所产生的灵修,在世俗化的过程中被侵蚀。怎会如此呢?有哪些趋势削弱了基督教故事?要回答这问题,我们得探讨“离开”这题目。

离开

 神圣的拥抱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