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与皇帝之争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上帝与皇帝之争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8101500
作者:[美] 托马斯•H. 赖利 著,李勇,肖军霞,田芳 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9月 
编辑推荐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宗教是他们抗议的工具,还是他们的信仰?
  上帝与皇帝之争的背后又有着太平天国运动怎样的理想诉求?
  一个点燃中国从未有过的起义火种,如何心怀太平信仰照亮中国?

  西方学者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又一力作!
  深度剖析太平天国运动与基督教信仰之间的神秘面纱,挑战千年皇帝权威!

 
内容简介

  《上帝与皇帝之争——太平天国的宗教与政治》是西方学者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宗教信仰的一大力作!
  太平运动:基督教本土化过程的顶点?
  太平基督教:一种新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宗教?一种基督教的具体样式?
  “上帝”信仰:传统中国宗教秩序的复兴和回归?对皇权秩序的根本性挑战?

  在创造一种新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基督教方面,在对皇帝的体制、形象和称号的神圣性
  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理解上,在努力摧毁皇帝制度、打碎皇帝形象,构想一个不但承接过去且能开启未来的现代宗教、文化和政治秩序上,太平天国对中国历史做出了独创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贡献。

 

作者简介

  托马斯·H. 赖利(Thomas H. Reilly),美国佩珀代因大学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史和亚洲研究。

目  录

中译本序言
致谢
导言
第一章 寻找God译名和早期天主教传教活动
第二章 新教圣经和太平基督运动的产生
第三章 太平运动对帝国的挑战
第四章 太平天国的宗教活动与见证
第五章 太平天国的遗产与基督教传教
参考文献
人名译名对照表
主题译名对照表

前  言

中译本序言

在本书的英文版出版了五年之后,能以中文面貌呈现给中国的读者,使我感到非常欣慰。事实上,当二十年前,我还是研究生时,我之所以选择太平天国作我的研究主题,是因为在1950—1960 时代,有那么多的中国学者研究这个题目,而我希望当我对太平天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探究,尤其是对太平运动的宗教在反抗帝国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更加了解后,能在帮助我们全面性地了解太平天国上有所贡献。

虽然进入太平天国的研究领域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直到现在,太平领袖旺盛的创造力,仍然让我深深地着迷;他们始终如一推进开展其思想体系的精神,也让我佩服不已。他们的宗教不是抗议者的工具,而是他们的信仰;一个点燃中国从来没有过的起义的火种。这太平信仰其实是一个革命的信仰,影响到太平跟随者怎么看待上帝和宗教、怎么看待皇帝的政府、怎么看待经济和土地改革、怎么看待社会平等、怎么看待历史和文化,这宗教影响了太平运动者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太平宗教虽称不上是完全的正统基督教,事实上,在某些方面它是偏离了基督教教义的(比方说洪秀全自称是耶稣的弟弟);但是在另一些方面,这太平宗教甚至比那英国基督教更正统(英国人在鸦片战争时,怎么没遵守旧约中的社会公平的要求?)。这个信仰正是太平基督教。

非常感谢我的朋友谢文郁教授,他给了我用这个故事原来的语言来述说它的机会。文郁多年来邀请并鼓励我参与他的宗教及研究事业,现在又代为校正本书,并请李勇先生、肖军霞女士、田芳女士共译本书,在此致上最深的谢意。我衷心盼望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究太平天国的宗教和历史,并以此来了解当今中国的宗教文化与社会的关系。

                                                  托马斯?赖利(Thomas Reilly)
                                                            2009 年3 月于上海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导言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太平天国运动(19 世纪中国的一场农民起义)和驱动它的宗教信条。从1851 到1864 ,起义长达13年,共有2000万人丧生。清帝国与太平军之间的战斗,几乎遍及帝国的所有省份。清军最终成功地镇压了它,然而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满族统治者默许了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变革。这变革导致了清王朝的终结,并进而导致了帝制传统的覆灭。
  学者们收集了一系列因素,来解释太平起义者们,为什么没能实现其推翻皇帝这一直接诉求。许多人认为最主要是因为太平信仰的外来特征。受基督教教义的启发,太平天国信条的核心主要是他们相信上帝(高高在上的主宰)——中国传统中的最高神——已经选择太平领袖洪
  秀全(1814 — 1864)来建立他的地上天国。难道被公认是新的和是被基督教所激发的太平信条,就应该被宣称是外来的吗?并且我们也想知道,是谁这样看待它的呢?
  太平军的信条可能激怒了某些群体,特别是那些在已有制度中掌权的人,如权贵阶级,运动毕竟不是晚会。然而,太平信条并没有激起普通民众的反感。如果有人认为普通民众对太平信条感到陌生且不熟悉,那我们就要追问:太平天国如何能在第一个地点发动这场运动?又如何能在席卷内地省份时,征募到其多数的追随者呢?[1]
  也许,意识形态是这场运动最初征服民众的一个因素,同时也是其最终归于失败的一个因素。在研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太平信条中的什么东西,吸引了普通民众?与白莲教和八卦教,甚至更早的宗派运动相比,太平运动如何能够产生更多的吸引力,征募到更多追随者,激起更根本的社会变革呢?
  
  先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没能强调:洪秀全的太平教,它已不再是一个西方宗教,一种外国信条。太平信仰,即便是由英—美新教徒点燃的,却还是发展成了一种新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宗教,其关于至上神称呼和地位的观念挑战了皇权秩序的合法性。洪秀全提出这个新宗教——太平基督教——作为对古典上帝信仰的复兴和回归。这是太平运动吸引力的实质。
  按照他们对上帝的信仰,太平运动者公然抨击君主称号——“皇帝”——的神圣性。皇帝,是秦朝(公元前221 —前206年)统治者征服先秦中国所有的诸侯,统一中国之后,为自己选择的称号。西方人把这个称号译为“emperor”。但是,在皇帝和上帝中,“帝”字的写法是一样的,它既可被译成“上帝”,又可被译成“皇帝”。
  太平运动者同时也谴责皇权的神圣性:皇帝称号和皇权是对上帝称谓及地位的亵渎性篡夺。太平运动者要求恢复传统国王制与上帝崇拜,以此来取代皇帝、皇权。

 上帝与皇帝之争下载



发布书评

 
 

相关图书推荐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