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说什么1-1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高僧说什么1-1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5月01日
  • 开 本:大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4745217
作者:马超 著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编辑推荐

    在佛、法、僧三宝中,僧宝的地位尤其重要,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几千年佛教历尽风雨而灯火不熄,跟万千释家弟子的精进护持密不可分。同样,经、律、论三藏,蔚为大观,凡人难以尽读,那么该如何了知佛家大义呢?我们不妨将目光聚集在古往今来的历代高僧大德身上,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马超所著的《高僧说什么》从对高僧生平故事、所传教法、佛学思想的叙述中,我们也可得见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之后,发展至今的一些流变。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的那些高僧们,有的庄严端正,有的嬉怒笑骂,有的高谈阔论,有的一言不发,有的机锋智巧,有的浑然憨厚,真真是形态各异、俯仰生姿,而每一位高僧,又都显示着成佛之道的一种法门。高僧是佛教文化的代言人,是佛教教义的践履者,高僧的一言一行,都凝聚了、展现着佛教深刻的思想、通透的智慧、厚笃的悲心、强大的愿力。
     《高僧说什么》所选取的这些高僧,远至汉魏六朝,近到现代时下,跨越了千多年历史,从对高僧生平故事、所传教法、佛学思想的叙述中,我们也可得见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之后,发展至今的一些流变。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佛教更是以一种与世界接轨、与先进文化共同发展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高僧说什么》由马超所著。

目  录
汉魏六朝时期
  安世高:堪破因果 随顺业缘
  道安:印手菩萨 传灯大师
  慧远:初创净土 白莲社主
  支道林:即色本空 一代玄僧
  鸠摩罗什:忍辱精进 弘法东土
  道生: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
  僧肇:法中龙象 才思幽玄
  菩提达摩:王室贵子 禅宗初祖
  慧可:自心自度 不假外缘
  慧思:弘恕慈育 梵行清慎
  智凯:天台祖师 六玄法门
隋唐五代
  吉藏:三论大成 中道佛性
  法融:目前无物 无物宛然
  玄奘:成唯识论 说五种姓
  窥基:四重二谛 五种唯识
  智俨:十玄缘起 一切摄一
  弘忍:心法为宗 一心三昧
  神秀:坐禅习定 住心看净
  慧能:指直人心 见性成佛
  怀让:心无所生 法无能住
  神会:无念之禅 定慧等同
  道一: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湛然:无情有性 遍布法界
  怀海:众生心性 本自圆满
  灵佑:体露真常 理事不二
  希运:不动妄念 便证菩提
宋元时期
  延寿:诸宗融合 万善同归
  省常:莲花胜会 同修净土
  赞宁:律宗高僧 王法为本
  契嵩:调和佛儒 备崇孝道
  智圆:心具三千 惟心是理
  克勤:坐却意见 截却语言
  宗杲:参看话禅 疑中得悟
明清时期:
  梵琦:真心一元 真如缘起
  德宝:参念话头 禅净合一
  莲池:融汇各宗 普劝念佛
  德清:禅净双修 三教融合
  圆悟:心是本原 佛性纯然
  破山:怖生死心 断一切执
  智旭:诸宗调和 佛儒一致
  真可:心为本原 心性本净
  实贤:莲宗九祖 净土诗圣
  际醒:禅净一如 融通自在
  续法:华严中兴 身经三帝
  敬安:梵门诗僧 护法功臣
  谛闲:天台宗师 佛门泰斗
近现代高僧
  本焕:知恩报恩 慧法长存
  梦参:发菩提心 行菩萨道
  惟贤:立品立德 服务人生
  星云:佛光普照 法音隆盛
  净空:一心念佛 自在清净
  圣严:心灵环保 法鼓常鸣
  一诚:续佛心灯 弘法精进
  传印:净念一心 法印长传
  济群:沩仰传人 学修并重
  学诚:无我无畏 无私无忧
  净慧:觉悟人生 奉献人生
  明海:临济传人 心灵导师
  海涛:生命教育 利益众生
  大安:净宗圣尊 当代巨匠
后记
前  言
在佛、法、僧三宝中,僧宝的地位尤其重要,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几千年佛教历尽风雨而灯火不熄,与万千释家弟子的精进护持密不可分。同样,经、律、论三藏,蔚为大观,凡人难以尽读,那么该如何了知佛家大义呢?我们不妨将目光聚集在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身上,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古往今来的那些高僧们,有的庄严端正,有的嬉怒笑骂,有的高谈阔论,有的一言不发,有的机锋智巧,有的浑然憨厚,真真是形态各异、俯仰生姿,而每一位高僧,又都显示着成佛之道的一种法门。高僧是佛教文化的代言人,是佛教教义的践履者,高僧的一言一行,都凝聚了、展现着佛教深刻的思想、通透的智慧、厚笃的悲心和强大的愿力。
本书所选取的这些高僧,远至汉魏六朝,近到现代时下,跨越了千多年历史,从对高僧生平故事、所传教法、佛学思想的叙述中,我们也可得见佛教自汉代传人中国后,发展至今的一些流变。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佛教更是以一种与世界接轨、与先进文化共同发展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佛教是对内在生命的探寻,是对人类最高智慧的探索,更是教人向善、启人深思的世间大道理。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安世高:堪破因果随顺业缘安世高(生活在公元2世纪)本是西域安息国的太子,本名清,字世高,因为他的王族血统,因此被世人也称为“安侯”。史书上说他不仅年少时聪慧博学,而且很有孝行,他曾一度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但一年之后又把王位让给了叔父,自己选择出家修行,走上了弘传佛法之路。康僧会在《安般守意经序》中如此描述安世高其人其事:“其为人也,博学多识,贯综神摸,七正盈缩,风气吉凶,山崩地动,针脉诸术,睹色知病,鸟兽鸣啼,无音不照。”可见,安世高所涉猎的知识面很广,不仅精通医理,同时还知晓地理天文、阴阳五行,甚至还能听懂鸟兽之声,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能人异士。
至于安世高因何会放弃王位和优裕的王族生活,历来说法不一:安世高受佛教所讲的“一切皆是无常”“人生是苦”等理论的影响,特别是在父王去世之后,这种感受尤其强烈,便舍弃了宫廷生活而选择出家修行;也有可能是考虑到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觉得自己只有出家,才能远离政治上的互相倾轧和尖锐复杂的内部斗争,才能保全自己。
汉桓帝初年,安世高独自一人来到中土传播佛法,翻译经文,根据《出三藏记集》中所记载,安世高在中土生活了20年,一共译出佛经34部,共40卷。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十二门经》《人本欲生经》等。关于安世高所翻译的佛经,后人持有极高的评价,僧祐评价道:“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关于安世高的学术思想,僧祐这样说道:“博综经藏,尤精阿毗昙学,其所出经,禅数最悉。”(以上见《祐录·安世高传》)安世高所译经文多是小乘佛教禅经和阿毗昙学,这些学说属于说一切有部。因此安世高的佛学思想,应是属于部派佛教上座系统的。他重点译传的是定、慧两方面的学说,定学即是禅法,慧学即是数法,这实际上是止观的法门,因此说安世高是当时小乘教法禅数学的弘传代表。
而安世高为时人所称道的还远不止这些,最为人们所称奇的,还是安世高对于自己前世所发生事情的记忆。
据传说,安世高在翻译佛经之余,经常给身边的弟子讲述自己前世的经历,他将自己前世所经历的遭遇向别人一一道来,看似睡梦人的呓语,但安世高在讲述时却又说得十分详细、具体,仿佛这些事情果真是他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

 高僧说什么1-1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