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家的报复—新近西方传记研究译文集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传记的研究与编写 > 传记家的报复—新近西方传记研究译文集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9570089
作者:梁庆标 选编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编辑推荐
  1.传记研究近三十年来在西方取得长足进展,国内的传记研究理论化准备不足,研究实绩相比于国外来说逊色很多,这本译文集反映了西方传记理论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传记这一文类,更充分地欣赏具体传记的魅力;2.本书是上海交大传记中心“现代传记文库”第二种,作为国内新近成立的大的传记研究平台,该中心致力于推广传记的立体内涵,展示传记之于理论研究与实际生活等各方面的关联。3.本书可作为国内大学传记研究领域内相关师生的重要专业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现代传记文库”之二。
  三十多年来,一批传记学者,承袭了二十世纪初由伍尔夫、斯特拉奇、莫洛亚等人开启的“新传记”传统,清理了从约翰生乃至普鲁塔克发端的传记理念;另一方面,又从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学、心理学、哲学和文化批评中广泛吸取养分,对传记理论加以发展。传记研究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并融入了当代国际学术的潮流,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传记成为一个独立的文类,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传记理论日益兴盛,至今竟能自成一家,与历史、文学批评鼎力相持。

 

作者简介
  梁庆标 男,山东郓城人,先后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苏州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兼职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代传记研究》编委。主要从事传记理论与批评研究、西方现代文学研究。在《国外文学》、《现代传记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著有《自我的现代觅求——卢梭<忏悔录>与中国现代自传(1919—193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等。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西方自传理论与批评研究”(11CWW01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境外中国现代人物传记资料整理与研究”(11&ZD138)之“港澳子课题”。
目  录
主体的复归与传记的挑战(编译前言) 梁庆标ⅰ
传记家的报复 约翰·豪尔普林 著/杨正润 译
传记与理论:通向诗学之路 艾拉·布鲁斯·奈德尔 著/王军 译
客观传记的神话 苏珊·崔杰尔 著/周凌枫 译
超越极限 宝拉·R.贝克西德尔 著/陈诗迪 译
新千年,"新传记" 伊丽莎白·波德尼耶克斯 著/刘卉 译
一个传记作者的坦白 利昂·艾德尔 著/赵山奎 译
自传的指涉美学 保罗·让·埃金 著/李凯平 周佩珩译
自我塑造与世界塑造 杰罗姆·布鲁纳 著/许勤超 译
自传的面目 劳拉·马库斯 著/梁庆标 译
政治剧场里的自传话语 西多妮·史密斯 著/俞冰 译
化蛹成蝶:自传材料到故事的叙述、身份与自我重构 马克·弗里曼 著/梁庆标 译
"欲火森林中的行尸走肉":自传和女性身体的建构 雪莉·纽曼 著/沈忱 译
对抗死亡:西蒙娜·德·波伏娃的自传书写 苏珊·本布里奇 著/李凯平 陈亚斐译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主体的复归与传记的挑战
  (编译前言)
  1978年,美国著名传记家、《亨利·詹姆斯传》的作者利昂·艾德尔在夏威夷大学创办了《传记》杂志,这是西方国家第一份从事传记研究的专业刊物,它标志着传记研究进入了大学校园和学术殿堂,传记理论停留在传记家的感想和经验总结,或者由小说家来评价传记的时代成为过去。三十多年来,一批传记学者,承袭了二十世纪初由伍尔夫、斯特拉奇、莫洛亚等人开启的“新传记”传统,清理了从约翰生乃至普鲁塔克发端的传记理念;另一方面,又从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学、心理学、哲学和文化批评中广泛吸取养分,对传记理论加以发展。传记研究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并融入了当代国际学术的潮流,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传记成为一个独立的文类,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传记理论日益兴盛,至今竟能自成一家,与历史、文学批评鼎力相持。
  这样说并非言过其实,或有意抬高传记研究的地位。一个重要依据在于,众多专门从事传记理论和批评的学者一直在这一领域探索、开拓,并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如菲利普·勒热讷、詹姆斯·奥尔尼(James Olney)、保罗·让·埃金(Paul John Eakin)、托马斯·库塞(Thomas Couser)、奈杰尔·汉密尔顿(Nigel Hamilton)、西多妮·史密斯(Sidonie Smith)等;而且许多哲学家、文学家看似远离甚至贬低传记,其实也都在从不同角度或公开或隐秘地与传记进行对话、争辩,如福柯、罗兰·巴特、德里达、德曼、纳博科夫、博尔赫斯、君特·格拉斯、库切等人。特别是对后者而言,无论他们主张解构还是强调虚构,以主体的现实性、历史的真实性为标志的传记都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确然存在,无人可以对其视而不见。可以这样说,他们所有的言论其实都是围绕着“自我”、“真实”而发,所谓的消解、颠覆等标新立异之论大多不过是修辞技巧,或是他们言说世界的一种具体方式,根本无法掩盖他们对现实人生的依恋和自我留存的努力。
  我们不要忘记尼采早就说过的话:“渐渐地,我弄清楚迄今为止每种伟大的哲学是什么了:它们是作者的个人自白,以及某种无意识的和未被觉察的回忆。”也就是说,那些看似最无个性的抽象话语都深深地镌刻了作者的自我烙印。与此相似,叶芝如是说:“所有的知识都是传记……每个心灵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似乎都是对那些“反传记”者的预先回答,因为抹杀作者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就等于杀死了作者的存在。人们渐渐明白,撬动这个星球的真正“阿基米德点”,其实不在世界之外,而在人的内心之中,即人的意识与自我意识。因此,理解传记问题的基本视点就是,从原则上看,无论一个人在表达什么、掩饰什么,他总是在传达自身,他的所有思想、言论与行为都存在于一个富有弹性的传记之网中。而且,不管如海神普罗透斯(Πρωτεv's/ Proteus)般如何变幻,他总是或暂时会有一定的形体和边界,由此也可能被传记家/自传者——理查德·艾尔曼称之为“不停追逐的猎犬”——所捕获。

 传记家的报复—新近西方传记研究译文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