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道食材图录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养生 > 饮食健康 > 中国地道食材图录大全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10月01日
  • 开 本:大16开
  • 纸 张:铜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3062542
作者:李清 编著出版社:武汉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编辑推荐

  中国饮食文化极富独创性,饮食对人类的生存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食物的来源可以是植物、动物或者其他物质。本书用百科全书式的铺排方法,汇集了我们日常生活涉及的所有食材,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中国地道食材图录大全》中都有清晰的梳理和细致的阐述。从各种谷物、蔬菜到肉类、调味品,所有出现在我们餐桌上的食品都被囊括其中,是中国人食物的全谱系介绍,堪称关于中国地道食材的不可多得的全面、权威之作。

 
内容简介

  民以食为天,膳食和营养与人的生长发育、健康、疾病、衰老、死亡都有密切的关系,而食物是生物为生存和生活必须摄入体内的营养物质。本书将我们日常所见的各种食物进行分类介绍,分为五谷杂粮、蛋奶、蔬菜、水果、坚果、肉类、水产、调料等八大类,每种食物的介绍均包括食物解密、营养介绍、健康功效、饮食秘诀及其营养价值。书中所添加的中国菜肴的美食趣闻,集趣味性、实用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另外,书中还添加了厨房小窍门、饮食宜忌等板块,指导读者充分利用食物中的营养,对食材有更快捷、更全面的了解。

作者简介

  李清,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中国食品工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多年从事营养学相关工作,拥有深厚、系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致力于公共营养与大众膳食健康的研究,并积极从事营养知识普及和大众膳食指导工作。主要进行营养知识培训、个人营养咨询、营养膳食指导等工作。多年来笔耕不辍,多次参与编著营养专业读物。

目  录
阅读导航 
 溯源、典故、趣闻、传说——中国饮食文化 
 文化食旅——神州名食名点 
 遍尝各方佳味——八大菜系 
 撷粹漫品——民族饮食 
 中国地方食材风物志 
 中国人的膳食指南——膳食宝塔 
第一章 谷物和米面制品
 大米 
 糯米 
 糙米 
 小麦 
 黑米 
 高粱 
前  言
中华饮食,流光溢彩,色香俱全,五味杂陈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食物都来自于自然界所提供给我们的天然的资源,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饮食对人类的生存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食物的来源可以是植物、动物或者其他物质。
蔬果、谷物豆类、水果、肉类都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味道,而且不同颜色和味道的食物还有不同的功效。传统中医根据五行学说,把人体划分为“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同时根据颜色和味道把食物也划分为五类,因此产生了“五色入五脏”和“五味入五脏”的理论。
谷类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主食,在人们的饮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谷类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其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谷类食物是含糖类最多的食物,因此成为人体热能最主要的来源。谷类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及维生素E,脂肪含量较少。谷类中所含的淀粉、糖的结构简单,能够被人体快速氧化分解,因此可在短时间内为身体提供大量热量,并且糖与淀粉被氧化分解后,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直接被排出体外,因此谷类作为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是非常适合的。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大米
  补中养胃,益精强志
  大米,又称白米、稻米,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米色有白色、乌白色、紫色和黑色之分;米粒较细长,也呈短胖型。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以大米为主食。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外出就餐,米饭都是必不可少的。
  食疗特长
  大米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虽然不高,但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量食用大米,所以它也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的,是补充营养素的基础食物。
  米粥具有补脾、和胃、清肺的功效。米汤可刺激胃液的分泌、益气,有助于消化并对脂肪的吸收有促进的作用。
  选购指南
  质量好的大米,表面光亮,整齐均匀,硬度较高。而质量差的大米硬度较低,碾压易碎,碎米粒较多;米粒表面出现的横纹叫做『爆腰』,横纹越多,质量越差;陈米色泽发灰,新米色泽鲜亮。
  存放小窍门
  米具要洁净,严实。如用米袋,要勒紧封口。
  米袋浸泡在花椒水中,布袋风干后,盛米时,可将新鲜的花椒掺杂在米中后扎紧袋口,可驱虫防霉变。
  海带和大米按重量一比一百的比例混放,定时取出海带晒去潮气,可保持大米干燥不霉变,并能有效晒去米虫。
  盛米的容器中放入螃蟹壳或葱头,同样可以防虫蛀。
  米放在塑料袋中,每袋五公斤为宜;袋口扎紧后,放入冰箱冷冻室内四十八小时后取出,取出米袋后不要立即松开袋口,可杀死米虫。
  烹饪指导
书摘插画
插图

 中国地道食材图录大全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