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里飞翔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理论 > 在孩子心里飞翔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6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0105156
作者:许添盛 著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内容简介
  《在孩子心里飞翔》一书分为《孩子怎么教》《成长的难题》《爱的真面目》《寻回赤子心》等四章,作者将孩子的48种“问题”“症状”视为亲子共处的妙方。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引领父母和为人师者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让父母了解,任何一个孩子的现状都是父母内心世界现状的折射,但大多数父母或多或少地不接纳孩子的某些方面,实际上,孩子就是他们的镜子,不接纳孩子哪些方面,就是不接纳自己的哪些方面,而这种不接纳的结果往往是扭曲自我,也扭曲孩子。另外,为人父母,真正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将孩子教养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
  本书提醒读者从更为深层的角度切入“家庭教育”,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教育书,它令读者明白,实际上,真正的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作者认为,每一天都是灵魂的精心创造,天地万物的本然就是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童年时一生的形式,童年经历给每个人的打下的烙印无疑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给孩子的生命一个“良好的开端”,应该是为人父母的要务。
作者简介
  许添盛医师,毕业于台北医学院,先后任台北市立仁爱医院家庭医学科、精神科医师,台北市立疗养院精神科、台北县立医院身心科主任。现任赛斯身心灵诊所院长、赛斯文化发行人、财团法人、新时代赛斯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喜爱写作及禅修,是《联合报》心灵版、《中国时报》家庭版、《大成报》心灵推手版、《自由时报》家庭版专栏作家。许医师对于癌症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有独到心得,他用理论配合生活实例及临床案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在中华新时代协会讲授“赛斯心法”,并成立了“身心灵健康成长团体”、“美丽人生癌症病患成长团体”、“赛斯学院”及“赛斯心法修炼班”,应邀至内地各大城市,香港地区、马来西亚、美加等地,举办大型讲座。场场爆满,佳评如潮。

目  录
序一  呵护“爱”之苗  王季庆
序二  尊重、关怀、自信  陈文德
序三  打开教养的心灵之窗  陈曜卿
序四  在彼此内心快乐飞翔  许添盛
第一篇  孩子怎么教
  一  多拥抱孩子
  二  饿了就吃,累了就睡
  三  该不该处罚?
  四  孩子乱发脾气怎么办?
  五  别跟孩子讲道理
  六  害怕别人不要我了
  七  孩子,我要你比别人强?
  八  真正的“感觉统合”
  九  操心孩子的前途
  一○  儿童的专注教育
  一一  为何孩子喜欢电游?
  一二  宠物青少年
第二篇  成长的难题
  一三  情绪,我演给你看
  一四  敏感的童心
  一五  缺乏安全感
  一六  成长的罪恶感
  一七  爱说谎的儿童
  一八  偏要与大人作对
  一九  情绪往肚子里吞
  二○  暴力儿童
  二一  自闭儿的成因与治疗
  二二  我的孩子“资优”吗?
  二三  现代“拒学症”
  二四  我儿子是同性恋
第三篇  爱的真面目
  二五  心灵胎教
  二六  人之初
  二七  探索亲密的身体
  二八  性格哪里来?
  二九  超级想象力
  三○  童话故事
  三一  兼具两性特质
  三二  性别迷思
  三三  孩子心,父母情
  三四  问题儿童与婚姻危机
  三五  信赖成长的环境
  三六  无条件的爱
第四篇  寻回赤子心
  三七  唤醒心灵大地
  三八  与时间玩游戏
  三九  创造性的角色扮演
  四○  生病的背后
  四一  小小心灵魔法师
  四二  想象“死是什么样子”
  四三  英雄和凡人之间
  四四  伟大的好奇心
  四五  启发内在的精神力量
  四六  预知,和推理一样自然
  四七  “世界观”的智慧
  四八  启动“心灵上网”的能力
后记  跟着孩子去探险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常会要求小女孩以母亲为模仿对象,希冀小女孩朝向一个女人、太太及母亲的角色成长,小女孩多半较黏妈妈,跟着妈妈进出厨房、洗菜、上街买菜、折叠衣服、泡茶给爸爸喝;而小男孩则被期待朝向男人、丈夫及父亲的角色成长,跟着爸爸去钓鱼、打棒球、看职棒,或打零工、帮忙递工具等。
  然而,不论男孩或女孩,由于人类内在的双性本质,有时小女孩不只是倾向与母亲认同,她也很羡慕父亲的勇敢、果决及强壮,或许也会模仿父亲的行为举止,豪爽、不拘小节、保护弱小。但是,这样的现象却造成两个后果:其一是大人的惊慌失措。父母会担心孩子的性别认同错乱,“女生当然必须模仿母亲,她模仿父亲的行为个性要干吗?当个男人婆?男不男、女不女?”父母当然不能苟同,也绝不接受,小女孩被迫只能与母亲的个性及母亲从事的工作认同;小男孩也被逼着一定得跟随父亲,朝向“男子汉”之路迈进。
  其二,儿童内心的罪恶感持续编入整个成长的过程。不论何时,只要这个儿童内心感觉与另一性别的双亲有种自然的联系时,他(她)立刻会觉得这是错的。比如说,当小女孩并不想老在厨房弄一些婆婆妈妈的事,而欣赏老爸的直率与急公好义,更对老爸从事的逻辑思考及研究工作感兴趣时,女孩心中便升起罪恶感:“我会不会是错的?”对自己整个人性的基础及存在的完整性产生深深的迷惑及挫败感,也从来搞不明白这到底错在哪里。
  从事身心科多年的临床工作及研究,我讶异地发现,原来许多成年人忧郁症状的起因,在童年的性别认同罪恶感中早已种下;而且当孩子对另一性别的双亲认同度愈强的时候,他(她)的痛苦及挫折就愈深,整个人格的扭曲就愈剧烈,当然,身为成人的痛苦指数也就愈高。
  另一方面,当小男孩并不想成为男子汉,与人竞争、打架、学拳击时,他也许对妈妈感兴趣的事有一种深深的爱好,也许敏感、细心、感情丰富,对于芭蕾舞、烹调、服装设计兴致勃勃。这样的男孩下场多半是被赶出厨房,强制驱离母亲身边,“去!去跟爸爸玩,和爸爸出去打棒球、玩摔跤!”小男孩则莫名其妙,含泪离开母亲,心中在想:“我到底是哪里做错了?”自此踏上无奈的人生旅途。
  再强调一次,每个男孩与女孩都渴望同时与父母亲的形象认同且学习,并期待以拥有男性及女性特质的“全人”来演出男人或女人的角色,他们的内心感觉到,自身的特质是超越俗世性别框架的,也拒绝将自己的人格硬挤入单一的性别模子里。但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却一开始就犯了个大错误,强行要男孩只与父亲认同,也要女孩只与母亲认同。
  孩子无辜,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他们的心灵、人格的健全性及创造力的养成,就这样地受到了致命的伤害。
  孩子的本性——快乐、自在、活泼的天性,以及心灵的伟大禀赋,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再地受挫,但这只是人格的苦难及内在罪恶感累积的开始呢!当孩子进了学校后,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自身“理所当然”的认定,还是课程学习上要求及安排的不同,男孩活泼、好动、数理强;女孩温柔、文静、文史强,这种后天的曲解及样板,更进一步地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在孩子心里飞翔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