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3年10月01日
  • 开 本: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1900272
作者:孙立平 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10月 
编辑推荐
十大问题困扰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地区发展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学者在探索、决策层在思考、人民在期盼。
作者以创新的思路,借鉴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中国的国情,科学的指出:发展经济、合理分配、以法治国、以德育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弥合断裂、**结合,定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内容简介
《断裂》一书从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出发,对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断裂”是一个很有穿透力和学术潜力的概念。作者用这个要领来表明目前中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一个命题:90年代以来,一个与80年代有着很大不同的新的社会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并开始逐步定型化。认识到这一点, 对于我们明确我们社会的历史方位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简介
孙立平,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并留校任教于社会学系。现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从事社会现代化、社会结构变迁、社会转型学的研究。学术成果颇丰,出版专著10余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10篇。其要著作有:《社会现代化》、《走向现代之路》、《发展的反省
目  录
一、断裂的社会
社会的断裂
再谈社会的断裂
多元社会与断裂社会
“入世”与中国社会的断裂
二、增长与发展的新逻辑
三、耐用消费品时代的挑战
四、资源重新积聚与底层社会
五、快速城市化的前夜
六、“城乡二元结构”与劳动力流动
七、从单位制到社区制
八、信任危机与社会秩序
九、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秩序
十、其他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劳动就业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按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2000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已经至少连续三年都是这个数字),2002年的目标是控制在3.5%。3%显然是一个大大缩小了的数字。实际上,目前中国的失业人数,是一个很难确定的数字。人们一般认为,实际的失业人员应该是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正式登记的失业人员,二是未进行失业登记的下岗人员,三是只领取部分工资而“放假在家”的人员。而这三个部分加在一起,会大大高于政府正式公布的失业率(有专家估计在10%左右)。而这三部分
  数字,实际上还不包括农村中潜在的失业人口以及已经流入城市的农民工中的失业人口。在失业状况不断严重的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改变了。以最
近几年的情况看,1997年我国GDP增长8.8%,从业人员只增加1.1%;1998年GDP增长7.8%,从业人员只增加了0.5%;1999年GDP增长7.1%,从业人员增加0.89%;2000年GDP
增长8%,从业人员增加0.79%。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已经不能增加就业机会,有人将其称之为没有就业机会增加的经济增长。“没有就业机会增加的经济增长”意味着,对于得不到就业
机会的人来说,经济增长对他们是没有意义的。如果经济增长伴随着通货膨胀的话,这种经济增长对他们甚至有一种负面的影响。
  第二,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贫富悬殊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变,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世界银行1997年发布的一份题为《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的报告中指出,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数据——基尼系数是0.28,到1995年是0.38,到90年代末为0.458。此外几个科研机构研究的结果也都与之大体相似。按照世界银行的看法,这二数据除了比撒哈拉非洲国家、拉丁美洲国家稍好外,贫富悬殊要比发达国家、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前苏联东欧国家都大。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在短短15年内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进入21世纪后,尽管我们没有这几年系统而又可信的数字,但也能大体判断出这个趋势是在强化而不是减弱。从粮食价格的下降中,人们可以判断出农民的收入实际上是在下降的;从城市中失业人员的增加和城市贫困阶层的形成可以判断出在城市中开始有更多的人掉人贫困群体之中。也就是说,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贫富悬殊的状况不仅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是在恶化的。而贫富悬殊的扩大,会酿成种种的社会问题。
  第三,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社会治安的情况在恶化 ……

 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