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家族研究/谱系 > 家族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9196770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9月 
编辑推荐

1.所选文章均已在《南方人物周刊》上发表过,具有一定的读者群体;

2.钱钟书、陈寅恪、梁漱溟、陈独秀、蒋介石、冯玉祥、章太炎、鲁迅、宋子文、邵逸夫,这10个人物,既是近现代以来备受关注的人物,同时也诸多争议。容易引起读者关注;

3.除其家族历史,对于存在争议的热点,也进行充分挖掘,更具故事性、可读性;

既是他们各自的家族史,也是当时历史的一个侧面,对于关注近现代历史的读者,也是一种阅读补充。

 
内容简介

《家族》是《南方人物周刊》上“家族史”专栏历年精品的结集,记录钱钟书、陈寅恪、梁漱溟、陈独秀、蒋介石、冯玉祥、章太炎、鲁迅、宋子文、邵逸夫十个近现代风云人物的百年家族史,上溯其家族发迹之源,追踪其子嗣延续之流;纵观其气运之流变,细窥其陨败之兆象,揭示其荣盛之玄奥。实可谓“记一家兴衰,观百年荣枯”。此书,堪称一部别开生面的近现代家族史。

作者简介

《南方人物周刊》是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管、南方周末出品的新闻综合类周刊,以“重新打量每个生命”为宗旨,以“平等、宽容、人道”为理念,记录下这个时代的各种人物,使读者从中看到人性的力量和时代的进程,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

目  录
钱钟书家族
  钱钟书苍莽昆仑一代鸿儒
  杨绛百年淑子映月泉清
  钱基博与杨荫杭
  杨必令人扼腕的英才
  钱瑗我和爸爸最哥们儿
陈氏家族追寻百年的独立与自由
  陈寅恪家国运命,百年悲欣
  画坛巨子陈衡恪
  陈氏后人从人文转向技艺
梁漱溟家族志士心怀,儒者风骨
  梁漱溟“问题中人”
陈独秀家族于政治立命然历史沉浮里何处安生
  陈独秀一生都消耗在政治中
前  言
《南方人物周刊》 的办刊初衷来之于美国时代集团属下的 《时代》 周刊。 《时代》位居美国周刊发行的第一位,达 400 多万册,2001 年收入超过 12 亿美元。而该刊是以其人物报道为特色,每年的风云人物评选及各种人物榜都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形成了它在读者中的影响力。当时我们发现,国内尚未有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类人物报道杂志。因此,当拿到刊号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创办一份与时代进程紧密结合的以人物报道为切入点的时政类周刊, 以 “记录我们的命运” 为办刊宗旨, 以 “平等、宽容、人道”为理念,关注那些“对中国的进步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彰显人类的向善力量和深遂驳杂的人性魅力的人”,为读者“奉上一席精神盛宴”,给读者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定位是刊物基因,刊物能长成什么样,定位是基础。在专题《中国抗艾英雄》里清晰地体现了我们的办刊理念。无论是作为副总理的吴仪、科学家何大一、名演员濮存昕等一批社会名流,还是退休的高耀洁、志愿者杜聪、艾滋患者马深义等民间人士,在人类的劫难面前,都表现出了人性的英勇、无畏、坚韧和爱心,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抗击病魔的侵扰,提升人类的勇气,弘扬人性的伟力, 烛照人们的愿景。 他们是影响时代的真正英雄。 在这组专题里, 《南方人物周刊》还要表达的不只是精英在影响时代,而且还表达了那些普通人身上的向善力量,他们同样影响着每一个人。历史就是这样,由无数人的合力推动向前。记录人物,也就是记录历史。《南方人物周刊》坚持自己对人物记述的原创表达,“记录我们的命运”,强调的首先是记录,记录意味着客观公正,记录意味着必须亲临事件现场,记录意味着必须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以独有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人物的风采。《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个人物深度报道,另一种是一个概念、一个群体,用群体集束式的力量来表现时代。如 “回望 30年”系列报道——“知青沉浮录”、“告别无产”、“明星改朝换代”、“高考三十年”等专题,就是从不同方面记录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经历的巨变过程,从中国人自身的故事中,会看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变迁。2009年推出百年家族系列, 同样反响非常好, 多家出版社找上门, 希望和 《南方人物周刊》合作,出版系列图书。这种以年度甚至是跨年度的专题策划就像一部优秀电视连续剧一样,总能给读者以期待,吸引了新读者,留住了旧读者,对杂志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都有很大帮助。自创刊以来,《南方人物周刊》一直忠实于自己的办刊宗旨——“记录我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杨绛 百年淑子,映月泉清
讶地发现,没多久,这位纤小瘦弱的老太太在忘我的文字中硬硬朗朗地站起来了!这 10 多年来,面对时间这位严酷的判官,杨绛仿佛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越战越骁勇:翻译、写作之外,她还一人揽下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物的工作,那是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除了 2003 年出版的3 卷《容安馆札记》,还包括 178 册外文笔记(共 34000 页),刚刚整理完的 20 卷《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将面世,恐怕难以想象,一个老人居然能扛下如此超负荷的重担。如今, 迎着即将到来的百岁生日, 她微笑着, 倔强着, 还在孜孜矻矻地 “打扫现场”……

求学清华时,杨已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她的第一篇散文《收脚印》(1933)和第一篇小说《璐璐,不用愁!》(1934)都受到任课教师朱自
清的嘉奖,并推荐至《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1936 年《璐璐》还被林徽因选入《大公报丛刊小说选》。解放前,杨绛发表的短篇小说《小阳春》被收进《新文学大系》;1978 年后,她又创作了《“大笑话”》、 《玉人》、 《鬼》、 《事业》等短篇,后收入 1980 年出版的《倒影》。其中,《“大笑话”》和《事业》分量最重、篇幅最长。作品中的陈倩、周默君、陈倚云等都是才智非凡、工作忘我的知识女性典型。后两位老少校长,反映了杨绛青年时代的某些经历,她自己曾任振华女校上海分校校长,换句话说,也当过“行政干部”,尽管她自谦“我不懂政治”。早在艰难的抗战时期,中共上海地下党曾在文艺界组织了 20 多个职业剧团开展戏剧救亡运动。刚从国外回沪的杨绛,在陈麟瑞(笔名石华父)、李健吾等人的鼓动下,业余创作了四幕剧《称心如意》。此剧在金都大戏院上演,由黄佐临执导,李健吾也粉墨登场扮演剧中一位老翁。杨绛虽是剧坛新手,但“出手不凡,功底深厚,初出茅庐便一鸣惊人,《称心如意》引来阵阵喝彩声”。看过此剧的赵景深在《文坛忆旧》中评议道:“此剧刻画世故人情入微, 非女性写不出, 而又写得那样细腻周至, 不禁大为称赞。 ”此后,杨绛又创作了喜剧《弄假成真》、 《游戏人间》及悲剧《风絮》,延续英式戏剧传统,讽刺人性的弱点,幽默人生的悲欢,柯灵赞她“解剖的锋芒含而不露,婉而多讽”。1945 年,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1958年, 年已47岁的杨绛下决心 “偷空自学西班牙语” , 从原文翻译 《堂吉诃德》。她无师自通,锲而不舍地完成了这项庞巨的翻译工作。未完译稿历尽磨难,“黑稿子”在“文革”中“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九死一生”,总算逃过劫难。
1978 年 4 月,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同年 6 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她应邀参加国宴,邓小平惊讶道:“《堂吉诃德》是什么时候翻译的?”此事一言难尽,杨绛忙于和西班牙皇室握手,无暇细谈,只好答非所问:“今年出版的。”

 家族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