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智慧的双眼科学与迷信的激烈交锋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睁开智慧的双眼科学与迷信的激烈交锋

  • 版 次:1
  • 页 数:282
  • 字 数:240000
  • 印刷时间:2006年11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97500457908
作者:李晓晨,孙炳芳 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11月 
内容简介
本书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广泛搜集、查阅档案、期刊、报纸、地方志资料以及大量调查访问资料,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运用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等理论方法,对中国共产党以科学为武器,向封建迷信展开不懈斗争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作了初步探索,特别在分析根据地农村迷信产生的原因、特点及中国共产党破处迷信的措施、效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目  录
第一章 科学与迷信概述
 一 科学
 二 迷信
 三 科学与迷信的关系
第二章 历史上的无神论思想
 一 无神论观念的兴起
 二 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的发展
 三 无神论思想的新发展——神灭论
 四 中西激荡下的无神论思想
第三章 文明初曙:中国共产党早期反迷信探索
 一 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
 二 早期共产党人对迷信与宗教问题的认识
 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宗教文化政策
 四 中国共产党早期宗教文化政策评析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科学与迷信概述
科学与迷信是一对孪生姊妹。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岁月中,迷信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占据着统治地位,科学是在巫术迷信的荆棘丛中艰难成长起来的。科学与迷信的斗争,贯穿于科学发展的全过程。科学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逐步提高而不断地向前发展,成为人类进行思想解放的精神武器,成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推动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最伟大的力量。
  一 科学
(一)科学概念
“科学”一词译自英文science,本意为知识,但基本上指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学)。science源自拉丁文scientia,而后者含义更广泛,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德文的Wissenschaft(科学)与拉丁文的scientia类似,含义较广,不仅指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科学并没有取得独立的地位,而是寄居在哲学的母体之内,被称为自然哲学。直到1687年,牛顿奠定经典力学基础的名著还题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所说的自然哲学就是科学。后来,科学家为了与哲学相区分,采用本义为知识的science来称谓自己的研究。这一说法逐渐流传开来,得到了公认。
在中国,科学一词的意义相当于“格致之学”。《礼记·大学》上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谓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science起初一直译为“格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教育家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成“科学”,在日本广泛应用。后来受日本影响,1896年,著名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一文中,首次使用了“科学”一词。1897年,康有为在其《日本书目志》中引进了这个词。日本人用这个词表示西方分科的学问与中国不分科的儒学相对应,这个理解被20世纪初年的中国知识界所接受。l915年,留美学生创办的科学刊物取名为《科学》,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此,“科学”一词成了SCieNCe的定译。①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人物倡导科学与民主,一时间“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身价倍增,科学的概念从此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在梵语中,“科学”一词指“特殊的智慧”;在拉丁文中是指“知识”的意思;法文“science”可泛指一切学习形式。
迄今为止,多数人把科学视作一种知识体系,是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的总和,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领域客观事实和规律的认识。也有人反对把科学看成知识体系,认为科学是指知识的加工过程。知识并不是科学,而是科学的产物。所以“科学”与“研究”往往等同起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知识。还有人认为前两种定义都只从一个方面反映科学的本质,因而都是片面的。
  ……
书摘插画
插图

 睁开智慧的双眼科学与迷信的激烈交锋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