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巨龙之眼”:跨文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1919—1937)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 穿过“巨龙之眼”:跨文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1919—1937)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6月01日
  • 开 本:128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0213460
作者:江棘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简介
本书以“跨文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思想文化史的考察,分析二三十年代戏曲跨文化交流高潮形成的多重原因,回到20世纪戏曲艺术海外交流的第一个自觉期与高潮期的具体历史情境中来展现代兴之际的剧界景观。
作者简介
江棘,1983年出生于江苏南京,浙江定海人。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剧研究中心。2001年-200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中外文化综合班,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2009年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师从王中忱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2009年-2012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系,师从刘祯研究员,获文学博士学位。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北京越剧研究会理事。曾获第四、第五届全国王国维戏曲论文奖,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先后在《戏曲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鲁迅研究月刊》、《戏曲艺术》、《戏剧》、《中华戏曲》、《清华大学学报》、《文化遗产》、《戏剧艺术》等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  录
目录
摘要I
引言1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1
第二节 文献综述4
第三节 论文结构8
第一章 众声喧哗与殊途同归:时代大潮中的戏曲对外传播热及其推动者10
第一节 主要事件与中心人物概述10
第二节 时代性的期待:投向戏曲的别样视线17
一 戏曲界中的世界主义18
二 作为心灵镜像的戏曲:精神乡土的乌托邦想象23
第三节 发声之窗:对外书刊中的戏曲传播者28
一 被遗忘的剧界“权威”梁社乾及其于西人报刊中的戏曲评介28
二 《天下》与中国双语知识分子的戏曲译评44
前  言
序言
媒体评论
评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序一:他者与“走出去”的戏曲艺术

刘 祯

进入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急遽的变化,数千年的一统根基被动摇,走向分崩离析,西方思想文化以一种强势之态不期而来,它对国人思想观念所产生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这是一种与中华思想文化体系迥然不同的“他者”,它造就了西方工业文明,也带来了国人对“中国”之外世界的全新认识和对自身文化的内省、叛逆。此一时期,西风东渐是中西文化的基本走向,它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分化和影响也是史无前例的,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林林总总都是基于这一背景,传统思想文化经历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质疑和颠覆,华夏这池沉寂碧水的潋滟波光也是由此而引发掀腾的。这种碰撞、侵入、交集和混溶也构成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命题和旋律。
与之相伴的,国门之洞开,各种思想文化纷至沓来的同时,是中国人和中国思想文化的走出去,怀着一种对“他者”文化的好奇和敬仰,许多知识分子近赴日本,远赴欧美留学学习。虽处于弱势,毕竟携几千年文明精神余脉,亦具气度,为他人所不敢忽略,平添几分景仰和尊重。所以,更放开点看,20世纪是中西方的互动和交流,虽然西风强劲,却不是一面倒,也不可能一面倒,中华思想文化的魅力不仅创造了人类历史昨天的辉煌,近代以来的走低和西风强势,依然不能扬弃和打倒它,经历过这种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中华文化有更灿烂的未来。
西风东渐下,中国思想文化亦源源不断在这一时期远赴它国,但这种彼强我弱的不平衡之势,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对这一时期这种中西文化交流的认识、理解。反过来看,这也何尝不是思想文化、学术研究愈益深入至今日历史馈赠的一块飞地!
江棘博士的《穿过“巨龙之眼”:跨文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1919—1937)》就是具有这样价值和意味的一部新著。

 穿过“巨龙之眼”:跨文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1919—1937)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