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第11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文化研究(第11辑)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724064
作者:陶东风,周宪 主编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内容简介

     自从哈布瓦赫的《论集体记忆》、阿斯曼的《文化记忆》出版后,集体记忆、文化记忆的问题成为西方学术界的兴奋点之一,在中国,文化记忆和集体记忆问题也是极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课题。周宪主编的《文化研究(第11辑)》的中心论点是探讨记忆特别是当代中国的灾难记忆建构的文化机制。同时,《文化研究(第11辑)》也将通过一定的篇幅翻译介绍了西方文化记忆方面的经典文献,比如哈布瓦赫的《论集体记忆》,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等。
    

作者简介

     陶东风 1959年7月生于浙江,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文艺学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著有《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新时期文学三十年》、《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等。曾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及台、港、澳地区进行学术访问。

目  录
主编的话
专题一  文化记忆:西方与中国
  集体记忆与文化身份
  迈向文化创伤理论
  逝去的时间:论晚期现代文化中的记忆与遗忘
  伦理,宗教和记忆
  普里莫·莱维《如果这是一个人》中的大屠杀记忆
  大屠杀的私人化:记忆、编史与政治
  孤独的写作和“文革记忆”叙述:从行村哲的《孤独的咒语》谈起
  记忆·成长·乡土:《赤脚医生万泉和》的另类书写
  对“文革”的“选择性记忆”——以“嚎歌”为例
  文化记忆的建构——以“文革”为例
  “文革”小说:集体记忆与集体书写的反思
  文化记忆体制化的仪式生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1964)
  身体狂想与想象性记忆的建构——以萧峰为个案
  记忆“断裂”的社会学分析
  统一的梦与相会的广场:“电影里没什么不可能实现的”——韩国影视剧中的文化记忆
专题二  华语电影研究
  主持人的话
  电影的消失或更新——当代台湾电影中不断变幻的台北表征
  全球影视文化中建构知青的视觉政治:解读知青电影《秀秀》和《小裁缝》
  王小帅在《二弟》中对移民与全球化问题的探讨
  全球化、台湾人特性与电影类型
  数字化“城市交响曲”,捕捉时间的阴影:《三元里》中的蒙太奇与时空构造
其他论文
  民主参与、能动性和生活的技术形式——文化研究、数位媒介和民主进程
  敞明与遮蔽——论麦克卢汉对英尼斯媒介理论的阐释及传播
访谈
  关于理论与问题的探讨——与劳伦斯·格罗斯伯格教授的对话
《文化研究》稿约

 文化研究(第11辑)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