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中国现代新诗(社科博士文库)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方言与中国现代新诗(社科博士文库)

  • 版 次:1
  • 页 数:402
  • 字 数:325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9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0471271
  •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作者:颜同林 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编辑推荐
新诗研究,多从翻译影响、留学国别、大学校园及社团等等人手,近年又引入了出版、杂志等角度,但鲜有从方言与新诗的关系考察后者的历史生成过程,仅此而言,这是一篇很有学术价值和创新性的博士学位论文。
——程光炜
将视点聚焦在方言与诗歌关系问题上,则不能不说是一个颇有新意的视角,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由此切入,论文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生发展做了建设性的探讨,提出了不少极富启发性的见解。
——邹红
论文分上下两编展开论述,既作了历时性考察,又以问题为单位进行研究,结构合理。论文对方言与新诗间的重要关系问题,思之甚深,立论多有新意,富有原创性。
——方长安
从新诗发展史的纵向角度,全面而深刻地梳理论述了方言介入对于中国新诗发展成长过程的积极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论文命题鲜明,论述逻辑缜密,举证材料翔实,语言文字简洁有力,是一篇十分不错的博士论文。
——宋剑华
本论文选题不仅对探讨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有意义,且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型研究具有启示性。
——袁国兴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方言这一语言学视角来切入中国现代新诗,可概述为对方言入诗的诗学考察,重点在于论述方言与现代新诗的复杂关系。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按历时性维度梳理方言入诗现象与史实,主要以新诗语言为纲,以新诗流派、诗潮、个案为骨架,呈现了白话新诗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中被遮蔽的历史细节,突出了方言入诗在白话新诗不同时期的特色、作用、意义,以及方言进入新诗的途径、效果等相关内容。20世纪前半叶整个国家都处于国语发展不甚理想与不均衡状态,受此深刻影响的诗人话语特征呈现出方言化色彩,方言与现代新诗的关系由此错综多变。下编则以方言入诗的社会、文化与语言背景,方言入诗与声音的诗学,方言入诗与新诗去方言化之间张力形成及其实质渊源等命题为主。主要观点如方言入诗是中国诗歌传统的潜流;方言入诗与新诗的发生密切相关;母语方言化影响新诗创作的思维与话语方式,新诗的白话化与方言化有同构性;“化土”与“化古”、“化欧”三足鼎立是新诗语言发展衍变的常态;方言入诗存在“正名”问题;方言入诗具有未完成性等,都是论著阐述较为深入之处。
作者简介
颜同林,男,1975年出生于湖南涟源市,行后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2007年获四川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自1992年始,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百余首。目前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
目  录
方言、国语与中国新文学(代序)
引言 缘起、背景与视角
上编
第一章 白话入诗:从潜流到激流(1916—1925)
第一节 方言入诗与中国新诗的产生
第二节 正统以立:“白话”与“新诗”
第三节 打油诗、白话诗与“胡适之体”
第四节 乐山方言与《女神》
第二章 从白话入诗到土白人诗(1926—1937)
第一节 扇形与球面:转轨深化中的多元拓展
第二节 刘半农:举灯者的足迹
第三节 土白入诗与新月诗派
第四节 “化土”:在“化古”与“化欧”之间——以卞之琳为例
第三章 转折与嬗变:救亡语境下的方言与新诗(1937—1949)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白话入诗:从潜流到激流(1916--1925)
白话新诗从发生到成立,大致在1916年至l925年这一历史时段完成。正是这一时期,中国诗歌的正统主流最终完成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历史过渡与转型,结果是旧体诗逐渐边缘化,屈居末流地位,而白话新诗迅速站稳脚跟后问鼎整个诗坛的正统之尊。由此,不论其后的局部退潮或各种诗学论争如何交错更迭,一切都无碍于这一历史格局。
白话新诗的先驱者们,沿着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思想革命的轨道,毫不迟疑地推进诗体大解放,否定格律与文言的绝对权威,以革命的话语及方式,决绝地换来了古老诗国焕然一新的面貌。诗歌语言的白话化与白话为诗的正统化,是新诗真正开创属于自己新纪元的关键环节。从历史长时段来看,它经历了从潜流到激流再到主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白话新诗逐步巩固并扩大原有的领地,逐步形成自己异质性的传统。白话诗人在新的主流中寻找包括语言方式在内的诗歌话语方式,塑造各自在诗歌史上的历史形象。
第一节 方言入诗与中国新诗的产生
大凡新诗史性质的专著,讨论到新诗的产生时,一般愿意把笔墨引向徽语区出身的白话诗人胡适身上。追溯其中带有源头性质的典型事例,是l918年1月胡适最先在《新青年》杂志发表四首白话诗,另外还有沈尹默、刘半农二人也一共发表了五首白话诗。与胡适相比,沈尹默后来既没有白话诗集问世,又埋头于旧体诗词创作的老路之中;刘半农的作品则结集较晚,自我历史形象的塑造也大为逊色。而胡适本人从创作与理论两个维度强势延续了这一努力,既坚守了不断创作白话诗的劲头,自觉出版了新诗史上第一本个人白话诗集《尝试集》,更重要的是还有被誉为“差不多成为诗的创作和批评金科玉律”①的《谈新诗》这样高屋建瓴式的相关叙述。他在不少场合也重复描述过自己独自尝试白话新诗的历史情景。筚路蓝缕之力、首开风气之功,与其身份地位,显然吻合无间。
……

 方言与中国现代新诗(社科博士文库)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