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了没?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心理百科 > 心理学了没?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11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8647081
作者:林肇贤 著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编辑推荐
  系列图书推荐:
  《经济学了没?》让你一周时间,读懂经济学!
  《哲学了没?》--一周时间,读懂哲学!
  还有什么事情,比认识你自己更重要的?
  完成内在成长,没有心理学怎么行?
  读懂心理学,一周时间,刚刚好!
  在这里,会晤荣格、埃里克森、马斯洛……等8位心理学大师及其关于人内心的精辟见解;
  在这里,遇见投射作用、防卫机制、重复曝光效应等众多关于心理现象的精确概念;
  在这里,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学会沟通,习得自信,获得快乐!

 
内容简介
  有多少生活的烦恼,可以用心理学来解决?
  有多少内心的纠结,可以用心理学来解开?
  想学心理学,却没有方法,没有时间?
  《心理学了没?》,一周时间,读懂心理学!
  看了很多成功学,发现自己仍然原地踏步;读了很多心灵励志,回到生活发现自己仍然没变。原来,那些书讲了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对于你认识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帮助。而认识自己,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开始。
  世界上却存在的这样一个学科,能够帮助你认识自己。千百年来,这个学科里的许多智者贡献了大量知识、理念、方法和技巧,可以让我们用来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没错,这个学科就是心理学。
  一周时间,就足够了解心理学的全貌!《心理学了没?》将重要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分门别类,融化到7天的学习时间里,让读者轻松读完心理学:
作者简介
  林肇贤
  国立政治大学心理所临床组硕士
  临床心理师高等考试及格
  台北马偕纪念医院精神科实习临床心理师
  台北马偕医院自杀防治中心个案管理师
  现任新竹马偕纪念医院身心内科临床心理师
  现任新竹市临床心理师公会理事
  现任大学兼任讲师
目  录
Day 1 星期一,心理学导论
我们如何定义心理学?
问题一 通俗心理学与正规心理学,两者的差异是什么?
问题二 如何像心理学家一样的思考:解读某国研究报告
问题三 如何快速了解心理学:就从这七个面向开始
问题四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应用
三分钟重点回顾
Day 2 星期二,心理学的起源和脉络
寻找历史中的心理学脉络:心理学是如何发展的?
第一阶段 古希腊时期到18世纪—思考辨证中产生的哲学心理学
第二阶段 18世纪后,以实验至上的近代科学心理学
第三阶段 19世纪后,百花齐放的当代心理学
三分钟重点回顾
Day 3 星期三,心理学的重要学者与理论
前  言
  什么是心理学?
  我们如何定义心理学?
  如果你到知名网络书店用“心理学”作为搜索的关键词,光是繁体中文书籍保守估计也能显示成千上万本,有些一望便知是教科书(例如:普通心理学),有些着重于专业领域(例如:临床心理学),有些教导“特殊”技能(例如:交友心理学),有些带着一抹玄妙的色彩(例如:面相心理学),有些像是高人传授秘密心法(例如:老狐狸心理学),更有不少难以从字面上了解其书中的内容(例如:食物心理学)。然而这些就代表了心理学吗?
  有人说:“看完一整本普通心理学课本,好像也没有更加了解别人的心理!”“到底心理学都在学些什么呢?”这些问题反映了一个基本现象,就是所谓“正统”心理学所提供的知识,往往跟一般读者的期待存在落差,不像坊间命理老师或两性专家那样来得亲民,这个现象可以先从心理学的定义谈起。
  俗语说“一样米养百样人”,在我们周遭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们,总不乏有让我们感觉像是“外星人”的家伙,不论穿着打扮或举止谈吐,从有点“怪怪的”到完全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每当我们试图去理解那些“非我族类”的想法及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时,我们就扮演着业余心理学家的角色。
媒体评论
  一周读一科目,系统化学习好吸收!
  随时随地轻松阅读,专业学科一看就懂!
  用得到的社会科学,解决人生实际问题!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压力:困境的考验
  不论皇族王室或贩夫走卒,人人生活都存在着压力。压力的本质促使我们必须改变,好的方面,压力让我们不断进步,超越困境,不好的方面,压力让我们力不从心,精疲力尽。不论开心与否,都要学着与压力共处,有趣的是,压力这回事有相当大的个别差异,同样的事儿对你来说是芝麻绿豆大,对我来说可能是铺天盖地,其中的差异相当值得探究。
  许多事件都会带来压力,诸如丧偶、离婚、负债、失业、面临法律问题等,都足以让一般人产生相当的心理负担。此外,并非只有负面事件会带来压力,举凡结婚、怀孕、搬家、升迁,甚至连工作表现特别突出时,也都可能是让人感到不轻松的时刻。常听到用「抗压性」高低来描述一个人能够承受压力的程度,实际上,压力能否击倒一个人,牵涉到的因素相当广泛。
  为什么压力让你喘不过气来?
  影响主观压力感受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控制感」,也就是这个情况你觉得能不能应付得来,这有时不一定跟真实的能力有关,而是一种自我效能感。举个极端例子,猛虎固然可畏,但初生之犊所以不畏虎,是因为小牛并没有先入为主的恐惧,觉得眼前的猛兽是自己应付不来的,而往往就是这股信念或傻劲,让人无所忌惮地发挥所有潜力,逢凶化吉。
  由上面的例子可知,当我们专注在可能发生的不好结果时,有时会自我设限,徒增压力。另一种情形,是我们想要的远超乎自己能力所及,比如买房子这件传统认为「基本而必要」的事,依目前台湾的薪资结构与房价来看,是远超过多数人所能负担的,买楼势必带来长期不可避免的经济压力,此时比较聪明的做法是暂且跳出「基本而必要」的思维,重新评估这件事对于人生的必要性。
  压力也与我们为何要做某件事的动机有关,如果动机是出于「不得不」──除非我达成某种状态,否则就会发生不好的后果,或就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像是「没车没房的男人是个失败者」、「考不上研究所就别想找到好工作」这类的想法,就属于「不得不」的动机,如果生活中大部分是基于这类动机的人,不论成功与否,他的心理压力指数必然满点。
  我们该如何面对压力?
  如果我们可以把压力事件当做「机会」──可以带来某些学习或额外的收获,又或许根本不太在意结果,只是带着好奇心去经验与探索。在没有得失心与价值判断下,不是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做,就只是单纯的投入尝试中,以这种心态做事时,往往少了压力,多了惊喜。简单说来,赤子之心是压力的天敌,功利主义则是压力的好伴侣。
书摘插画
插图

 心理学了没?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