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论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7年12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0465539
作者:庄桂成 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编辑推荐
近年来,众多学者一直在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问题,但中国文学批评到底应该怎样转,学者们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真正要弄懂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回到中国文学批评转型发生的原点,研究当时中国文学批评为什么会发生转型,文学批评家们又是如何进行转型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转型,以及他们的转型实践对当今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启示。本书全面探讨了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的时间、路径,以及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实践对当今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启示,指出科学化和人本化是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 
内容简介
近年来,众多学者一直在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问题,但中国文学批评到底应该怎样转,学者们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真正要弄懂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回到中国文学批评转型发生的原点,研究当时中国文学批评为什么会发生转型,文学批评家们又是如何进行转型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转型,以及他们的转型实践对当今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启示。
  但是,要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的发生,首先必须弄清楚两个问题,即什么是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发生在什么时候。任何时代的一种文学批评,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批评主体、批评对象、批评文本、批评功能等。一般来说,文学批评方法的改变,还不能说是文学批评的“转型”,因为倘若主体、对象、功能没有变的话,其基本的“型 ”就还未变。例如20世纪的西方文学批评,各种批评方法潮起潮落,但它们都同属西方的“现代”型文学批评。只有当批评主体、批评对象、批评文本、批评功能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之后,文学批评才能说是发生了“转型”。
作者简介
庄桂成,1974年生,男,湖北监利人,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江汉论坛》、《武汉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三十余篇。
目  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目标和方法
  一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的发生?
  二 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的发生应达到什么目标?
  三 如何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的发生?
 第二节 研究的对象、历史和现状
  一 研究的对象及其范围
  二 研究的历史及其进程
  三 研究的现状及其不足
第一章 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的“义界”
 第一节 中国文学批评视野中的“现代转型”
  一 中国文学批评视野中的“转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的“义界”
要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的发生,首先不得不弄清楚其“义界”。所谓“义界”,这儿是借用的一个词语,黄保真在《中国文学理论》(第五卷)中分析章太炎的文学理论时,曾把其体系概括为“义界论”、“文体论”、“法式论”、“流变论”等。本文所用的“义界”,取“定义、界限”之意。笔者所要论述的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的义界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何为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的发生是在什么时候。
  第一节 中国文学批评视野中的“现代转型”
近年以来,现代转型研究是我国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文学等众多学科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国文学批评自然也不例外。许多文学批评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如何将中国文学批评从其古典形态,转换为现代形态。
 ……

 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