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城市流转的社会福利效应——基于公平与效率理论的实证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 农地城市流转的社会福利效应——基于公平与效率理论的实证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174
  • 字 数:233750
  • 印刷时间:2012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331359
  • 丛书名: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系列研究
作者:彭开丽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内容简介
农地城市流转不论是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从总体与长远的角度看都是积极有效的,但在许多方面也存在明显的负效应。为剖析农地城市流转的社会福利效应,本书在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展开实证研究;通过构建农地城市流转的福利分配模型与社会福利函数,探讨实现各权利主体福利均衡与社会福利*化的条件,分析中国农地城市流转的效率和公平现状;并剖析造成土地市场配置效率低下和分配不公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必须从社会福利*化原则出发,将市场机制、政府宏观调控和社会制衡机制统一起来,兼顾公平和效率,实现资源的*配置。
本书可供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及环境资源管理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目  录
总序

前言
导论
0.1 研究背景
0.2 相关概念的诠释
0.3 国内外文献评述
0.4 研究目的和意义
0.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1章 理论基础
1.1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1.2 效率与公平理论
1.3 外部效应理论
1.4 集体选择理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1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如今,人们已普遍认为:福利经济学是当今对世界影响最为广泛、对人类社会作用最为深远的创造性成就(尼古拉斯?巴尔和大卫?怀恩斯,2000)。黄有光(2005)在?社会福祉与经济政策?一书中指出:“虽然福利不等同于价值,但所有的价值都必须由福利来解释。”
福利经济学对经济学中几个基本研究范畴进行了归纳。它们包括:社会福利与经济福利;平等与效率;社会福利函数;收入分配与经济平等;公共物品及其外部性以及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福利经济学以寻求“最大化的社会经济福利”作为目标,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规范分析和评价。福利经济学提出了帕累托最优标准、补偿原则、社会福利函数、市场失灵等一系列新理论以及有关福利国家的政策措施。
简而言之,福利经济学是从资源配置(效率)和国民收入(公平)这两个方面来研究市场经济国家实现最大的社会福利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为了增进社会福利所应当采取的政策措施。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基本问题是关于政策制定者如何设计并执行集体决策。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是每一个经济社会的主要目标(郑秋云,2005)。
20世纪20年代盛行于英国的古典福利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是A.C.庇古,他的?福利经济学?创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庇古主张从公平和效率两个方面来评价社会福利,通过国民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再分配两种方式来增加社会福利。国民收入增加要使得的普遍福利增加,关键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因而,古典福利经济学包含两个基本命题:一是国民收入越大,社会福利越大;二是国民收入分配越合理,社会福利越大。古典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对福利经济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另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AmartyaSen)对社会福利的研究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用严密的数学方式来研究阐述社会福利与社会选择问题。有不少学者(如刘元春,1999;刘祝环,2006)把森对于福利经济研究的贡献进行过评述。福利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如表1-1所示。
表1-1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时 间 代表人物 派 别 核心内容 特 征
19世纪20年代 耶利米?边沁(Jer-emyBenthan,1748~1832年,英国)、詹姆斯?穆勒(JamesMill,1773~1836年,英国) 功利主义或效用主义(utilitarianism) 人们道德行为的目的应该是个人自身福利的提高,社会行为的目的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成为当时心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中的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以效用主义为主的伦理道德传统

 农地城市流转的社会福利效应——基于公平与效率理论的实证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