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二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食品工艺学(二版)

  • 版 次:2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22034083
  • 丛书名: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作者:周家春 编著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内容简介
《食品工艺学》(第二版)是在教材第一版的基础上,结合该教材5年来的使用情况,对一些实际食品生产中陈旧的或一些没有研究进展、尚无工业化前景的技术内容进行了精简和删除。同时鉴于食品工业是我国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在安全、方便、健康、美味的社会需求推动下,食品加工理论的研究、食品新资源的开发、食品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提高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传统的食品干燥设备不断更新,食品冷冻保藏的机理更加明确,而超高温杀菌技术等已经被广泛普及使用,超高压杀菌也已经部分产业化,以上这些新内容被补充进来,使全书在理论上更加完整,实用性也有所提高,同时保持了本书简约的风格。
  该书可作为食品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食品生产、科研的相关人员参考。
目  录
绪论
第一部分 食品保藏
 一、引起食品品质变化的因素
 二、食品保藏的方法
 第一章 食品干燥保藏
  第一节 食品干燥保藏的基本原理
   一、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二、水分活度对脂肪氧化的影响
   三、水分活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四、水分活度对非酶褐变的影响
   五、水分活度对其他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
   六、食品中水分活度的计算
  第二节 食品干制的基本原理
   一、干制过程的湿热传递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部分 食品保藏
  一、引起食品品质变化的因素
食品原料的质量是食品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何种加工工艺都不能改善原料的品质,至多能够保持原来的品质。蔬菜、水果、谷物、坚果和种子类的植物性原料在采收或离开植物母体之后仍然是活的,家禽、家畜和鱼类在屠宰后组织已经死亡,但细胞内酶的活动仍在进行;污染性的微生物在这些食物原料中仍然成活;空气中的氧能够使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变化;虫、鼠等生物与人类竞争这些食物,并使其污染而失去食用价值。总之,引起食品品质变化的因素是多样和复杂的,归结起来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等。
1.生物因素
(1)微生物 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物原料变质的第一因素。新鲜食物是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食物的存放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食品中的高分子物质被分解为各种低分子物质,使食品品质下降,进而发生变质和腐败。有些微生物会产生气体,使食品呈泡沫状;有些会形成颜色,使食品变色;有少数还会产生毒素而导致食物中毒。引起食物腐败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和酵母。细菌可分解食品中的糖类,生成多种酸及一些低分子量的气体,使食品呈现酸味及不良气味;细菌作用于食品蛋白质时,可将蛋白质分解转化为腐胺、尸胺、粪臭素等,然后进一步分解成硫化氢、硫醇、氨、甲烷、二氧化碳等。细菌也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使油脂中的脂肪酸分解产生醛、酮、酸等。在这一系列分解过程中,伴随有中间产物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大量毒性物质,并散发出令人讨厌的恶臭味。造成食品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菌属:假单胞菌属、黄色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变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和小球菌属。
霉菌利用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为碳源和氮源生长繁殖,同时使食品外层长霉或颜色改变,且产生明显霉味;若霉变是由产毒霉菌造成的,则产生的毒素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如黄曲霉毒素可导致癌症。引起食品霉变的霉菌主要有:毛霉属的总状毛霉、大毛霉,根霉属的黑根霉,曲霉属的黄曲霉、灰绿曲霉、黑曲霉,青霉属的灰绿青霉。霉菌在较低的水分活度、较低的气温下仍能正常生长繁殖。

 食品工艺学(二版)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