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野蛮人2:KKR与资本暴利崛起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商业史传 > 门口的野蛮人2:KKR与资本暴利崛起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11404989
  • 丛书名:资本的游戏
作者:(美)安德斯 著,胡震晨 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编辑推荐

  如果资本暴利是一项事业,那么KKR达到过**
  私募股权界的传奇
  华尔街野蛮人的代名词
  一个狂飙时代的象征
  “门口的野蛮人”另一面,你不知道的金融真相!
  出版当年,入选《商业周刊》*好的8本商业图书!

 
内容简介
  作为*强悍的资本收购的主角,KKR一直被贴着“门口的野蛮人”这一标签。尽管极富争议性,但它确实创造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式,这就是如今大行其道的“私募股权”,曾被称为“管理层收购”或“杠杆收购”。
  相比跌宕起伏的收购故事,KKR的发家史与其在私募股权界的神秘,更令人想要一窥究竟。因为即使是代价高昂的大并购,也未能阻挡这个全球金融巨头的脚步。如今,KKR已经在中国迅速扩张。2007年以后,它在中国操作了十余桩私募股权投资,涉足奶制品、制鞋、水泥、电池制造等诸多行业。而哈佛商学院至少使用了15个KKR的实践案例。
  《门口的野蛮人(2):KKR与资本暴利崛起》与《门口的野蛮人》写作异曲同工,作者同样通过大量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不同的是,本书将全面展现传奇投资公司KKR的崛起与成熟。除了商业运作中的人性、销售手段、利诱与博弈、不可预知的种种机缘,读者还将领会到——
  私募股权的机会因危机而产生。
  私募股权公司必须完全控制资金、自由运用,让合作伙伴遵从私募股权公司的意愿。
  私募股权公司必须为旗下企业建立明晰的领导力量,特别是建立一套财务控制系统,让经理人领悟他们必须实现的目标。
作者简介

  乔治·安德斯(George Anders)
  《华尔街日报》的资深记者,专注于杠杆收购长达十多年。他与妻子现居纽约。

目  录
译者序
中文版序
前言
引子
科尔伯格回忆起KKR的第1年:“是最好的时光,也是最苦恼的时光。”
克拉维斯和科尔伯格在1976年花了几个月时间跟进BoothNewspaper的收购,最终纽豪斯出版集团以价高胜出,其他那些推广电话则毫无成效。企业都没碰上危机,首席执行官们没兴趣听什么收购,没有了贝尔斯登的名头,KKR这几个合伙人在陌生人的办公室里不太容易被接纳。
1976年在罗切斯特大学,自由市场派经济学家迈克尔·詹森提出一套理念,认为公众公司的经理们因拥有公司股份太少,把公司资产浪费在了特权和无效的项目上。他认为,如果让公司的经理们拥有该公司很大一部分股票,而用债务来提供其余资产,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他也承认,这会涉及借入巨额债务,但这不一定都是坏事。
很快地,KKR的收购需要让它融到的第一笔收购资金显得不足了。一位早期投资人、芝加哥的制药公司执行官威廉·格雷厄姆一年里就收到四次追加投资的请求,他在1977年下半年打电话给克拉维斯:“亨利啊,你小子是要让我破产啊!”格雷厄姆是在开玩笑;他非常开心KKR带给他可投资的交易。不过格雷厄姆也在试图告诉克拉维斯:“如果你想做这么多交易,就要找到更有钱的投资人。”这个建议被采纳了。
巴蒂爆笑了起来。这是不可能的大数目,信孚银行十个最大的企业客户一年的贷款总额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这数字比信孚银行和它两个最大的竞争对手的股票市值的总额还高。“开玩笑,你真是开玩笑。”巴蒂说。不过马上他就意识到罗伯茨完全是认真的。
媒体评论
  乔治·安德斯所呈现的内容清新而重要:本书严肃地评估了华尔街的创新和成就,这甚至是一本华尔街胆大妄为和私下共谋的史书。
  ——《纽约时报·书评》
  乔治·安德斯的整个工作不偏不倚但富有激情。安德斯先生作为一个记者以热门的故事展开了其主题。
  ——《经济学人》
  这家公司象征了华尔街毫无节制的十年,本书对其幕后做了引人入胜的观察。  
  ——布赖恩·伯勒 《门口的野蛮人》合著者
  在华尔街的主宰力量横扫美国经济时,那些发了财的人、失去工作的人以及惊慌失措的旁观者,一定要读这本书。
  ——迈克尔·刘易斯 畅销书作家
  一本将金融边缘政策写活了的充满细节的好书……描写从这些边缘政策中实现了巨额利润,这是一个重要贡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989年,我正忙于本书的前期工作时,接到了姐姐打来的一个非同寻常的电话。南希正在去巴尔的摩出差途中,她告诉我已经和MarylandCup Co?的高管见过面,该公司正要招募新的经理人。这份工作听上去很有意思,但是姐姐却顾虑重重。Maryland CupCo?刚刚经历了一次杠杆收购,她想知道的是,给一家从事杠杆收购的公司干活儿,算是个好主意吗?
  好问题。从1982年以来,我已经为《华尔街日报》写了很多有关杠杆收购的文字,记录了这种新型的高债务收购的发展和波折。当初本是偶然的兴趣,到了1989年已经变成了专注,到了痴迷的程度。我已经研究过杠杆收购的融资手法,也知道哪些大公司已经被以这种方式买下来了;我跟进了各种争议、优点和缺陷以及杠杆收购对美国经济影响的各种考量。然而现在这个时候,背景的财务数据无所谓了;中立的新闻分析也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南希是否应该接受这份工作。
  经过大约一天的努力思考之后,我给了姐姐这样的意见:“你看看你是否能进入顶级经理人的小圈子,这帮人能拿到被收购公司的股权。如果是的话,就马上同意。这份工作会令人兴奋不已,可能让你赚到很多钱,但是最重要的是,你会感到你能在一家公司的生命中的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段掌控你自己的命运。如果你无法获得股权,就别要这份工作,你肯定会当牛做马,拿到手的微不足道。更糟糕的是,以效率提升之名,你随时可能会被开掉或者转到其他工作。”
  我们和这家被杠杆收购企业的直接接触很快就结束了,毕竟Maryland CupCo?的这份工作不那么有吸引力,但是那些通话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随着我对杠杆收购业务有了更多的了解,本书涉及的范围也开始扩大了。我真正想叙述的是在一个高债务融资的时代,人们形成的罪性与激情——还有在寻求不同类型的美国企业的运行模式时,那些努力工作、善良好心的人们是怎样不断发生冲突的。由于我一直在《华尔街日报》写这方面的报道,单纯的杠杆收购的财务方面内容都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了,这些固然重要,但是在一个更为宏大的叙事之中不过是一小部分。在我奔走于银行和工厂、法院和公司董事会之时,我采集了很多人的故事,他们深受KKR的操作的影响,或者是更为受益,或者是更加凄惨。
  这些叙事并不是想嘲弄或奉承亨利·克拉维斯、乔治·罗伯茨和杰罗姆·科尔伯格,只不过是实事求是地描述他们而已。这三个人都有复杂的人性,他们的一些特性,例如罗伯茨恶作剧式的幽默感,或者克拉维斯在其职业高峰时的脆弱,在我开始这个项目之时从未预见到。
  一旦确定了我这个题目的性质,就遇到了好坏掺杂的祝福: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要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偏见。杠杆化运动所引发的经济和道德考量实在是太意义深远了,在过去两年中既有赞同杠杆收购的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也有反对杠杆收购的记者获得普利策奖,这当然没有什么奇怪的。和双方阵营进行清晰的辩论,讨论杠杆收购的功过带来了非常多的刺激和思想火花,也有很多亮点。很多次我认为回到一个简单的标准非常有帮助:“我会让我的姐姐去那里工作吗?”

 门口的野蛮人2:KKR与资本暴利崛起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