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知识分子的社会形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城市知识分子的社会形态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2626745
作者:王标 著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从前近代中国城市知识分子社会形态的角度来论述袁枚及其交游网络,着重研究处在前近代城市空间网络中的知识分子如何应用各种文化策略,以适应城市空间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是一种文学社会学研究。因此,在分析问题时往往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似乎“过于”注重袁枚及其性灵派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细节”问题,而比较忽略各种社团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文学意义以及作品本身所体现的文学自律性。
作者简介
王标(1969~),文学博士。福建福州人。1991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1998年者人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师从山口久和教授治清代思想史,2004年获博士学位。现为大阪市立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以清代为中心的中国近世思想史、文化史。学术论
目  录
绪论:前近代中国城市社会网络中的知识分子
一 本书的视角——前近代中国城市社会和城市知识分子
二 本书的课题、理论准备以及学术史的简要回顾
1 本书的课题
2 理论准备:网络论和文学社会学
3 两种袁枚形象——兼学术史的简要回顾
4 性灵派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三 本书的构成
四 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章 城市知识分子的社会形态——清代中期苏州、扬州、南京的比较研究
一 导论
二 扬州、南京、苏州城市社会的特质
三 血缘社会的空间探讨
1 宗族形成契机的先行研究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绪论:前近代中国城市社会网络中的知识分子
  一 本书的视角——前近代中国城市社会和城市知识分子
在近代之前,城市究竟作为怎样的一种空间而出现于社会之中呢?在《城市的类型学》冒头题为“城市的概念和种类”中,韦伯对近代以前社会中的“城市”,从以下视点进行了考察。韦伯认为,所有城市的共通之处不过是相对凑在一起的定住聚落,而非一个或数个散在的住居。然而,“在一般的观念中,‘城市’这个词既然是指住居的密集,就被更为纯粹地与量的标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城市是大聚落”。城市是大聚落这种形态特征,又和社会学特征结合在一起,“缺乏城市以外的邻人团体所具有的有特征的、居民相互之问的相识关系”城市居民相互之间缺乏相识关系,意味着城市和村落共同体那样的社会不同,在相互之间皆为他者的城市居民之间,不是以地缘、血缘这种原始(一次)社会关系为基础,而是以二次社会关系为基础。大量与地缘、血缘这种直接的浓密关系无缘的人,通过二次社会关系的形式结成“一个社会”,城市这个大聚落就是以这种关系原理为基础形成的社会。无数互不相识的人聚集城市,由此形成了城市人际关系的规则、城市生活的形态、城市生活的节奏,这些是作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而出现的(相对均一性)。同时,在城市之中,人们为进行互为关联的行动而创造出种种纽带,出现了家庭、地域等各种层级的社会结合。城市是以多样性和重层性为特征的。加上,城市处于不断的流动之中,这种流动性并非只停留在城市间以及城市与农村这种外部之中,在城市内部,人们的移动也是频繁进行。
 ……
书摘插画
插图

 城市知识分子的社会形态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