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嬗变(1978-2008)(传播与社会丛书)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嬗变(1978-2008)(传播与社会丛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0209517
  • 丛书名:传播与社会丛书
作者:刘勇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简介
《中国报纸新闻文体的嬗变(1978—2008)》采取整合性研究思路,将新闻
文体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历时地考察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报纸
新闻文体的实存状态和发展脉络,从中探寻新闻文体与社会生态环境、媒体竞争格局、
媒介技术、新闻评奖制度、读者的接受心理以及新闻从业者自身独立的文体意识(包
括对西方新闻文体观念与技巧的引进与借鉴)、学术界的对应性研究等诸多因素间的
关联,借此寻求新闻文体嬗变背后的普适性规律,最终从“实然”中探索“应然”。
作者简介
刘勇,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科
研项目3项,出版译著、教材各1部,近年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新闻采访》“安徽
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3)、联合主持《当代媒介素养》“*精品视频公开
课”(2012)。
目  录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二、本选题的研究状况
三、本书的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核心概念与体例框架

第一章 历史变迁与范式转换:中国报纸新闻文体30年
第一节 新时期报纸新闻文体的发展脉络剖析
一、 1978—1982年:拨乱反正———突出“短新闻”, 强化“可读性”
二、1983—1988年:核心追求———“信息”与“启蒙”
三、1989—1991年:认知转型———启蒙淡出,信息凸显
四、1992—1999年:多元化发展———信息化·故事化·深度化
五、2000—2008年:根本诉求———新闻专业主义
第二节 互动与博弈:三种范式下的新闻文体实践
前  言
序言
媒体评论
评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绪 论
一、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做任何研究之前,首先必须回答的是: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这其中暗含
了该论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就我而言,之所以关注1978年以来中国报
纸新闻文体的发展史,主要基于两个层面的考量:
第一,个人“困惑”与专业“论题”的勾连。
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米尔斯的观点,从“环境中的个人困惑”与“社会
结构中的公众论题”的契合处着眼的选题往往具有研究价值。在米尔斯看来,
“环境中的个人困惑”是桩“私人事务”,即指“个人经历和在一定程度上意志
活动所直接接触的社会环境困扰”;而“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论题”则是桩“公
共事务”,它超越了个人的局部环境和内心世界,“一个论题往往包括了制度安
排中的某个危机,或是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矛盾'或‘对立'”。对研究者而
言,依据个人困惑发现的问题,常常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路,但不一定具有普遍
意义;只有从社会结构中寻找的论题,才具有公共性。这是因为:“我们在各
种特定环境中所经历的事情往往是由结构性的变化引起的。所以,要理解许多
个人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超越这些变化来看待它们。”简言之,只有从“个
人困惑”与“公众论题”的契合处思考、发问,才能提出有价值的“真问题”。
与此相类似,我在寻找研究论题的过程中,就时时受到这两个方面的牵引。略
微有所区别的是,米尔斯所谓的“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论题”在我这里则被置换

 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嬗变(1978-2008)(传播与社会丛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