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文汇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太虚大师文汇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4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8069036
作者:太虚大师 著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内容简介

  觉光法师宣读礼赞文今乃礼赞现代高僧者,寄禅、虚云、太虚、谛闲、印光、弘一、倓虚、来果、圆瑛、广钦、法尊、印顺、白圣。隆莲、圣严;赞日: 人间佛教,僧宝为重;八宗并弘,二三大革命;舍身如炬,持律如钟;白山卧雪,宝岛迎风;绵延一脉,四地同声;祈我中华,法喜充盈。 今乃礼赞护法大德者,杨文会、欧阳渐、丁福保、周叔迦、高鹤年、赵朴初;赞曰: 人间佛教,护法为重;首开风气,金陵刻经;支那内学,济济出众;创立佛协,拨乱反正;传教修典,立言立功;济世维摩,菩萨道行。 今乃礼赞佛学权威者,汤用彤、吕秋逸;赞曰: 人间佛教,法施为重;佛史一部,世纪彪炳;源流两讲,理顺文从;内典显学,学府认同;学子莘莘,后继成龙;含弘光大,悲智无穷。

目  录
佛学源流
中国佛学
第一章佛学大纲
第二章中国佛学特质在禅
第三章禅观行演为台贤教
第四章禅台贤流归净土行
第五章中国佛学之重建
佛教各宗派源流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印度之小乘宗派源流
第三章东传之小乘宗派源流
第四章各地小乘之宗派源流
第五章印度之大乘宗派源流
第六章中华之大乘宗派源流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中国佛学
  ——三十二年秋在汉藏教理院讲
  第一章佛学大纲
  本学期讲《中国佛学》。前天讲的议印度佛教,可以作为叙言;今天这个图表,可以作为《中国佛学》的大纲。现在先将这图表作一个简括的认识:上面“大乘以佛为本”,即所谓佛法,也就是佛法界。最下面的水平线上为“一切有情界”,也就是众生法或众生法界。此众生界有二线通到当中的“佛性”;佛性一线通到佛。这佛性可以看成是众生与佛相通的心法,即平常所谓“心佛众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佛、心、众生的不同,同时又可以看出众生、心、佛的相通。
  佛性以下和众生界以上,是佛所说的教法。这些教法,一方面是佛所证的法,一方面是就众生的机宜和接受的可能性所施的教法。图中的佛性,即是众生可能接受佛陀教化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非常紧要。如果众生没有可能性,即不能接受佛陀的教化。所以佛陀的教化,虽以一切有情为对象,但也要观察众生的机宜和接受的可能性,才能说出适应众生所急切需要的教法来。图中的教法,即是佛陀观察众生的机宜而施设的。
  以上将图表作了一个概略的说明,下面再详细地分开来讲。
  大乘以佛为本:大乘法即佛自证法,亦即依佛本愿力以教化众生的法。所以只要说到大乘法,就应本佛能证所证之心境为本质。《法华经》上说:“三世诸佛皆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为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又说:“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所谓佛之知见和诸法实相,就是佛的自证法界,亦即大乘法的本。
  此处所讲的佛,即佛法界或佛陀的自证法界,也可说是三种身土——法性身、法性土,受用身、受用土,应化身、应化土。二身、十身,减少增多都可以。如果再分类来讲,可以分为无上涅槃与无上菩提;但综合起来说,只消一个佛字。

 太虚大师文汇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