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国的实践法律观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理论法学 > 转型中国的实践法律观

  • 版 次:1
  • 页 数:282
  • 字 数:160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4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311974
作者:郑永流 著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作者多年来法社会学方面的文章,内容涉及法社会学的概念与方法、法律与发展的关系、乡村社会中的法律等主题,展现了一套观察中国法律图景的有效框架,提出了转型时期的“实践法律观”,在本土资源论、法律多元论以及各种“主义”的新奇论说之外,独树一帜。
作者简介
郑永流,湖北省麻城市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哲学、法社会学。 主要著述:《法律方法阶梯》(2008)、《法治四章》(2002)、“Das wirtschaftsrecht Chinas”(1997)、《农民法律意识与农村法律发展》(合著,1993,2004)、《当代中
目  录
西方微言与中国大义(代序)
本体与方法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事实与规范
——评季卫东《当代中国司法思维方式的特征》
雕阑玉砌朱颜改
——写在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之将尽处
闪进法学大门的时代使者
——谈系统科学方法在法学中的运用
法律社会学研究对象之我见
社会变迁与法
法律与发展
——九十年代中国法哲学的新视点
20世纪末中国法律面临的挑战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本体与方法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当选定本文的这个主题时,不禁又记起了费孝通先生在其《乡土中国》开篇中给读者讲述的他初次出国时,如同万千出远门的人都要经历的一幕:临行前,他奶妈偷偷地将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到了他的行李箱底下,并避开人群对他说,假如在外水土不服,老是想家的话,可以把那纸包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东西就是灶上的泥土。不知费先生曾将这灶土煮吃了没有,但身心上的水土不服、文化惊诧想必他是体验过的。
人有不服水土之虑,那么一种制度、一种文化是否也有外出闹肚子之不适呢?说白了就是,当我们上上下下对厉行法治一致称是时,可否想过这西域渐来的东西能服中国的水土吗?这知者能乐山吗?
西方的长期经验表明,在所有不好的治国方案中,法治不失为最好的一种(柏拉图语)。然而,这一经验的证明过程却是十分的漫长。从观念上看,它始于古希腊,其制度基础,则是从十一世纪起开始建造的,即使是作为一种社会事实,法治也存在了二三百年之久。在人们的眼里,岁月已将法治淘洗成西方文化借以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转型中国的实践法律观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