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集说》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中庸集说》

  • 版 次:1
  • 页 数:356
  • 字 数:300000
  • 印刷时间:2011年11月01日
  • 开 本:大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0753528
作者:(宋)卫湜 撰,杨少涵 校理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编辑推荐

  1. 本书系南宋著名经学家卫湜历时二十余载,博采诸家权威传注而成。是研究《中庸》和《中庸》学史之极佳资料。
  2. 本书是国内首次点校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系南宋著名经学家卫湜历时二十余载,博采诸家权威传注而成。全书以郑注和孔疏为主,于治《中庸》群书及有关《中庸》之零篇散简皆有采撷,计有郑玄、孔颖达、陆德明、王安石、张载、陆九渊、朱熹、杨简、吕大临等凡一百余家。全书网罗采集无所不周,搜集面之广无与伦比。每引一说,必标明姓名,以方便读者。系研究《中庸》和《中庸》学史之极佳资料。
  尤为可贵者在于,本书能较客观看待各家之短长,其收录不仅有宋代濂洛关闽几大派之论述,亦有门第不显、但确有学术价值之不知名人物之论述。成书时所据之典籍,后世亡佚颇多,至清初几乎全部失传。故本书所搜辑之诸多资料,极有可能系现存最早之资料,乃至为唯一之资料。一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今自郑注孔疏而外。原书无一存者。朱彝尊《经义考》采披最为繁富,而不知其书与不知其人者,凡四十九家,皆赖此书以传。” 本书具有不可忽视之文献价值。

 

作者简介

  卫湜,宋学者。字正叔,昆山人。卫泾弟。好古博学,除太府寺丞,将作少监,皆不赴。开禧、嘉定间(1205—1224)集《礼记》诸家传注,为一百六十卷,名日《礼记集说》。凡二十余载而后成。宝庆二年(1226)官武进令时,表上于朝,得擢直秘阁。后终于朝散大夫,直宝谟阁,知袁州。学者称栎斋先生。
  杨少涵,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先秦儒家哲学,宋明理学。

目  录
整理说明
集说名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前  言
  整理说明
  卫湜,字正叔,吴郡人,南宋经学家和藏书家。明代王鏊说他“好古博学,除太府寺丞、将作少监,皆不赴,终朝散大夫直宝谟阁,知袁州”。(《姑苏志》卷五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93册,页957)卫湜之兄卫泾是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状元,官至参知政事(副丞相),与南宋理学泰斗朱熹有交承之好,卫湜本人则与永嘉事功学派之领袖人物叶适私交甚笃。卫湜好古博学,酷嗜典籍,建藏书室曰“栎斋”,学者称他为“栎斋先生”。叶适曾作《栎斋藏书记》曰:“余友卫君湜,清整而裕,淡泊而详。酷嗜书,山聚林列,起栎斋以藏之,与弟兄群子习业于中。夫其地有江湖旷逸之思,囿有花石奇诡之观,居有台馆温凉之适,皆略不道,而独以藏书言者,志在于学而不求安也。又其自以为栎者,真无用于世矣,非退托而云也。”又曰:“读虽广,不眩也;记虽博,不杂也。日融月释,心形俱化,声色玩好,如委灰焉,然后退于栎而进于道矣。固宜漏众美而以书言也。”(《水心文集》卷之十一,《叶适集》,中华书局,1961年,页199、200)
  卫湜于南宋宁宗开禧、嘉定二十年间(1205-1224),征引诸说一百四十余家,日编月削而成《礼记集说》一百六十卷。《中庸集说》即把卫湜《礼记集说》之《中庸》部分单独抽出整理而成。现将整理体例略作说明如下:
媒体评论

  今自郑注孔疏而外。原书无一存者。朱彝尊《经义考》采披最为繁富,而不知其书与不知其人者,凡四十九家,皆赖此书以传。
——《四库全书总目》


 《中庸集说》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