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大师——7位华人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成功法则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物合集 > POD-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大师——7位华人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成功法则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401212
作者:李凤岐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编辑推荐
POD产品说明: 1. 本产品为按需印刷(POD)图书,实行先付款,后印刷的流程。您在页面购买且完成支付后,订单转交出版社。出版社根据您的订单采用数字印刷的方式,单独为您印制该图书,属于定制产品。 2. 按需印刷的图书装帧均为平装书(含原为精装的图书)。由于印刷工艺、彩墨的批次不同,颜色会与老版本略有差异,但通常会比老版本的颜色更准确。原书内容含彩图的,统一变成黑白图,原书含光盘的,统一无法提供光盘。 3. 按需印刷的图书制作成本高于传统的单本成本,因此售价高于原书定价。 4. 按需印刷的图书,出版社生产周期一般为15个工作日(特殊情况除外)。请您耐心等待。 5. 按需印刷的图书,属于定制产品,不可取消订单,无质量问题不支持退货。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先生这个被称为“世纪之问”的难题直触中国 当代*人才匮乏之痛,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 普通民众的广泛思考和激烈讨论。
  李凤岐编著的《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大师(7位 华人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成功法则)》围绕杨振宁、 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钱永健和高锟7位 华人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成长奋斗经历,全面分析了 他们在各个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治学方法和科研方法, 系统总结了他们成为大师级人才的成功经验,从中国 人如何成长为大师的角度很好地回答了这个“世纪之 问”。
  《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大师(7位华人诺贝尔科 学奖得主的成功法则)》内容翔实、富有启示、引人 入胜,适合大众读者阅读,更是学生、科技工作者、 教育工作者及科技教育管理者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目  录
前言**章 物理奇才:杨振宁 一、反对“埋头苦读” 二、钻对的牛角尖 三、热衷“争论”的合作者 四、“渗透法”很重要 五、科学新发现带来的阵痛 六、科学研究也有“风格” 七、形成“风格”有妙招 八、杨振宁的“好高骛远” 九、漫漫成才路第二章 科学巨星:李政道 一、好问的硕果 二、科研从“基础”谈起 三、调好科研指南针 四、乐活科研 五、只顾“高精尖”行不行 六、创新,切勿赶浪头 七、当艺术遭遇科学 八、“一对一”的培养不能少 九、探索无止境第三章 探索精英:丁肇中 一、兴趣决定“成败” 二、好问不休,格物致知 三、挖掘原动力 四、18年只做一件事 五、科研是纸上谈兵吗 六、真理就是用来怀疑的 七、选好课题,再谈竞争 八、科学研究中的“谨小慎微” 九、内行才能领导内行第四章 激光先锋:朱棣文 一、努力,努力,再努力 二、交流胜过苦思 三、不要把获奖看得那么重 四、无好奇,不科研 五、创新精神不是说说而已 六、实践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七、风险性与前瞻性并存 八、离不开的竞争与合作 九、科研需要沃土第五章 求知乐人:崔琦 一、求知乐 二、非独立思考不可 三、做学问,请忘了那些诀窍 四、大智慧,很简单 五、自信的妙用 六、远古的驱动力 七、从实验室的“规矩”学起 八、全情投入 九、“成功”不过是身外之物第六章 色彩大师:钱永健 一、精英家庭育精英 二、跟着兴趣学 三、成功需要超前思维 四、知识融合是大势 五、科研并快乐着 六、系统方法好在哪里 七、色彩美学帮大忙 八、合作交流不可少 九、跌倒了,就爬起来第七章 光纤之父:高锟 一、光纤让世界更美妙 二、你会“读书”吗 三、一生挚爱 四、无处不“营销” 五、坚忍不拔是个必要条件 六、科学研究从哪里开始 七、为名利?那不是科研 八、没有开创性出不了大名堂 九、每个人都要终身学习后记

 POD-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大师——7位华人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成功法则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