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如何抓住本质的学问——利学企业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一般管理学 > 管理:如何抓住本质的学问——利学企业管理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8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1476611
作者:贶宝峰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编辑推荐
  贶宝峰著的《管理(如何抓住本质的学问利学企业管理)》提出了利学企业管理理论,并且通过这个理论发现并抓住企业管理的本质。本书中,在利学人性观点和利学行为准则的指导下,对企业文化、制度、执行力、绩效考核、成本控制、企业家、人才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应用。 
内容简介
  贶宝峰著的《管理(如何抓住本质的学问利学企业管理)》提出了“趋利避害、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利学理论”,阐述了如何应用利学理论管理企业、建立企业文化、建立企业管理制度、提升企业执行力、进行企业成本控制、进行企业人才管理,以及企业家如何突破管理误区等问题。
目  录
第一章 利学人性观点——管理者不可不知的秘密(上)
 第一节 利学人性观点的提出
 第二节 利学人性观点的核心
 第三节 利学人性观点的杠杆
 第四节 利学人性观点的特色
第二章 利学人性观点——管理者不可不知的秘密(下)
 第一节 KPI为什么失效
 第二节 “屁股”如何决定“脑袋”
 第三节 替罪羊与推卸责任
 第四节 为什么人会偷懒
 第五节 年龄除以二的奥秘
 第六节 人为什么会窝里斗
 第七节 为什么人会撒谎
第三章 利学行为准则——破解管理难题的金钥匙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二节利学人性观点的核心“趋利避害”是人性的核心,马克思在1864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人们用不同的方式了诠释“趋利避害”的人性。
  犯罪行为分析为什么大多数人不会触犯法律呢?企业中,为什么大多数员工不会违反公司制度呢?就是因为“趋利避害”这个人性本能作用于行为的结果。
  我们拿犯罪分子触犯法律抢劫银行做例子。抢劫银行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技术活,不是一般人干得了的,不但要受到道德的谴责,失败了还会被抓、被判刑。遵纪守法的绝大多数人判断其是“弊大于利”的犯罪行为,从“趋利避害”的角度出发,得出不能抢劫银行的答案。当然,也可能有极个别的犯罪分子利令智昏,判断结果正好相反,认为“利大于弊”,才会去实施犯罪。因为他们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抢劫银行不一定会被抓住。当然,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当事人还不起高利贷,为了逃避追杀去抢银行,并且故意被警察抓住,去监狱避上两年风头。他们同样是在“趋利避害”这个人性下做出的选择。
  为什么捐款?企业家做好事、做慈善的行为,一样是“趋利避害”这个人性特征的具体体现,因为在捐出善款的同时宣传了公司的品牌,能够为他的公司带来很多商机,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
  汶川地震,生产王老吉(现改名为加多宝)的公司通过亿元捐款一举成名,客观上给企业带来滚滚利润和美誉。因为捐款数目的多少会影响到荣誉、威望、业绩,很多实名制捐款对企业和企业家来说,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投资行为。
  匿名捐款一样是“趋利避害”的体现,因为捐款人可能受到某种思想或者宗教的影响,比如“好心得好报”“子孙继承太多的遗产,可能会祸害子孙”等。这时其捐款的动机仍是“趋利避害”,希望自己得到好报,或者子孙得到好报。
  还有一些人捐款是出于好心,这种行为依然是“趋利避害”的。因为捐款人会从中得到满足和幸福感,就像我们遇到乞丐会掏出一元钱那样。
  马克思曾经直言不讳的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178页)。看看我们身边的人,不管是拼命工作的老板、兢兢业业的员工、上进的公务员、起早贪黑的小贩、操劳的家庭主妇、为应付考试通宵达旦做准备的学生,哪一个人做得事情不是“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呢?人们学习、恋爱、婚姻、工作、生活等各种行为,人们做的哪一次选择不是“趋利避害”呢?人性是“趋利避害”的,“趋利避害”的依据是法律、道德、习俗、制度、风气,这是一种天性。人们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总是尽力争取,对自己有害的事情总是尽力回避,尤其是在利益攸关时。

 管理:如何抓住本质的学问——利学企业管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