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177
  • 字 数:225000
  • 印刷时间:2013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376107
作者:潘福林、姬霖、张春颖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6月 
内容简介
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曾对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现象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并深入分析了其产业政策对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的作用。鉴于对产业集群的产生原因与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已日益成熟,以及我国汽车产业集群雏形已基本形成,《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从产业集群治理、产业集群政策、嵌入全球价值链等视角进行探索,为促进我国汽车产业集群更好地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在剖析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过程中,将引入企业战略分析的著名方法——SWOT分析法,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定性分析;采用纯技术的相对有效性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可为产业集群政策研究与制定的相关政府部门、汽车产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与围绕这些企业经营的中小企业群、汽车产业相关协会、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等相关专业学科的研究人员、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目  录
第1章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概述
1.1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的提出
1.2 产业集群竞争力概念的界定
1.3 国内外学者对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第2章 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产业集群治理理论
2.2 产业集群政策理论
2.3 全球价值链理论
第3章 国内外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3.1 国外八大著名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3.2 国外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3.3 国内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3.4 国内汽车产业集群特点剖析
第4章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性分析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概述
1.1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的提出
在国外,不同的研究人员根据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基础的不同,将产业集群理论划分为五种类型:第一,是以新古典传统理论作为理论研究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理论;第二,是以传统与现代经济地理学作为理论研究基础;第三,是以苏联解体以前的产业综合理论作为理论研究基础,该理论是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第四,是以新产业区理论作为理论研究基础,该理论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第五,是以竞争战略作为理论研究基础,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产业集群理论。
1.1.1 以经济学的新古典传统理论作为理论研究基础
新古典传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在新古典传统理论中强调人类生产活动的专业化分工,而这种思想正是规模报酬会逐步递增的主要原因所在,也就是说所谓的规模经济,其实质即专业化分工①。
亚当.斯密目睹了工业化初期生产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所产生的效率。他认为劳动分工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源泉,是经济生活的核心现象。他在《国富论》中提出:劳动生产率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还提出:劳动分工要以较大的市场为前提,因为分工是在劳动人数密集的条件下出现的,如此多的人共同劳动,将会提供相当大的产量,只有较大的需求才能使分工效率得到实现。斯密不仅一般论述了采取分工生产的方式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深入分析了产生分工效率的原因。他指出:分工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在于使个别劳动趋向专业化,一个劳动者较长时间地从事一项专业劳动,可以使其技能迅速提高,同时避免了从一种劳动转向另一种劳动的时间损失。他将分工分为三种:一是企业内分工;二是企业间分工,即企业间劳动和生产的专业化;三是产业分工或社会分工。第二种分工形式是企业集群形成的理论依据所在。正是因为这种分工,企业集群才会具有无论是单个企业还是整个市场都无法具备的效率优势,过细分工和市场分工都有一些弊端。
而企业集群保证了分工与专业化的效率,与此同时还能将分工与专业化进一步深化,从而反过来又促进了企业集群的发展。马克思认为生产组织方式的选择必须满足降低个别价值的目的,否则,资本增值的目标将难以实现。所以,当事实证明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分工与协作具有更高的生产率时,采用这种生产组织方式就成为资本家的普遍行为,以便利用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