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当代法国思想史的一段谱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礼物——当代法国思想史的一段谱系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5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1214954
  • 丛书名:人文学科关键词研究
作者:张旭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内容简介
  《人文学科关键词研究·礼物:当代法国思想史的一段谱系》着重介绍了当今西学新潮“法国现象学的神学转折”运动集大成者马里翁的“礼物现象学”,它被称做是“20世纪现象学第三次浪潮”最重要的成就。探究马里翁哲学的问题意识的起源与推进问题的路数,就要从尼采和海德格尔一直讲到列维纳斯和德里达,因此,尼采、海德格尔、列维纳斯、德里达这四大哲学家也和马里翁一起成为《人文学科关键词研究·礼物:当代法国思想史的一段谱系》的主角。此外,《人文学科关键词研究·礼物:当代法国思想史的一段谱系》也讨论了莫斯、列维-斯特劳斯、葛兰言、巴塔耶等法国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相关研究,全面勾勒了“礼物研究”在当代法国思想中的那段思想谱系,展示了“礼物”话语模式在当今人文科学中的范式地位。
作者简介
  张旭,生于1971年,199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兼任北京大学法国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德国哲学、法国哲学、政治哲学以及基督教神学。主要著作有《卡尔·巴特神学研究》(2005)、《上帝死了,神学何为?二十世纪基督教神学基本问题》(2010)等。
目  录
总序当代西方思想对传统论题的重构
代序礼小义大
导论礼物的意义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礼物”?
第二节 莫斯为“礼物研究”奠基
第三节 列维-斯特劳斯 泛化了礼物交换的文化象征维度
第四节 巴塔耶从礼物耗费出发建立普遍经济学说
第五节 哲学上的礼物赠予话语模式:主体乃是存在或他者的礼物
第六节 两种“后海德格尔哲学”:解构主义与礼物现象学之争

第一部分 礼物社会的考古
第一章 礼物社会及其礼物经济:莫斯
第一节 礼物现象之谜
第二节 礼物社会与礼物交换习俗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为什么在一个社会中人们一定要相互赠送礼物?为什么人们要奉献礼物给神灵?为什么礼物赠予行为和回赠被视为一种道德义务,为什么有时候还要为此举行仪式?礼物如果不是凝结了人的劳动的商品或产品,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
  显然,礼物在现代的抽象社会中难以被理解,只有在“礼物社会”中它才能被充分地理解。在礼物社会中,作为一种被习俗化了的自然之物,礼物是古式社会、原始社会或传统社会的生活世界活生生的核心,人们就生活在一个流动不息的互相赠予礼物、接受礼物、交换礼物、珍藏礼物和献予礼物的公共生活之中。在礼物社会中,礼物的赠予和交换的习俗和仪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群体生活中无处不在,其中充满了礼物赠予的慷慨和非功利的道德情感以及等级、身份、荣誉的象征逻辑。而在现代商品和资本社会中,礼物交换习俗已经从公共生活中退隐了,礼物交换已经不再作为某种社会生活方式的载体了,因而其意义对我们来说变得十分模糊不清了。
  按照韦伯的观点,现代抽象社会的兴起是西方社会各个领域不断的理性化和系统分化的进程。这~理性化和分化的进程将传统社会的宗教、政治、共同体、伦理、情感和美学的东西都“祛魅”了:一切要么是赤裸裸的利益和计算,要么其背后的动机是利益和计算,没什么高贵玄妙的,一切都是“经济之事”。由此看来,礼物社会的“给予和共享原则”与商品和资本社会的“占有和攫取原则”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都不过是为了实现某种物品流通的功能。贯穿礼物赠予与交换的,仍然是狭窄的道德情感通道中的利益之链,或者说,这条利益之链恰恰是在无意识的或心照不宣的道德情感的形式之下运作的。因此,一旦当道德、人情、契约、荣誉、宗教和群体的共同纽带崩溃之后,礼物交换与流通就会呈现出赤裸裸的利益与权力的逻辑,比如人情债、保护费、贿赂、权钱交易等等。这种极为现代或后现代的观点,与其说是揭示了被忽视和被掩盖的历史事实,不如说是生搬硬套现代社会的“占有和攫取原则”,去解释礼物社会的社会事实。人们不禁会疑惑,古代社会的“给予与共享原则”只是无意识的或心照不宣的“占有和攫取原则”的一种形式吗?还是古代社会的“给予与共享原则”与现代社会的“占有与攫取原则”在根本上就是全然异质性的?

 礼物——当代法国思想史的一段谱系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