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之光(让李开复受益的硅谷经典,李开复亲自策划本书并作序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 硅谷之光(让李开复受益的硅谷经典,李开复亲自策划本书并作序推荐)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203000
  • 印刷时间:2013年03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4479075
作者:(美)卡普兰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编辑推荐

  这本书所能呈现的不仅是硅谷的历史,更是硅谷的精神。“硅谷是一种思维状态”,它混合了大胆梦想、竭力创造、不畏失败、燃烧青春等诸多元素。一旦你在精神层面触及了硅谷的本质,无论你在硅谷,还是在北京、特拉维夫或班加罗尔,你都会从中获得给养。——李开复

 

 
内容简介

  硅谷,一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地方。不管是现在“当红”的Facebook、谷歌、苹果,还是基业长青的惠普、IBM、英特尔,还是已经被人们遗忘的仙童、网景,它们都来自硅谷。互联网今天的一切都源自这里,硅谷的神奇魔力让人们敬仰。一代代的英雄角逐让硅谷一直散发着新的魅力。
  如果你是IT从业者,你可以从硅谷的历史和文化里获得给养;
  如果你是创业者,你可以从IT创业先驱们身上获得力量;
  如果你对创业、创新感兴趣,你可以从中领略硅谷人的精神及文化基因,为自己加油。

作者简介

    大卫·卡普兰(David A.Kaplan),曾任斯坦福大学的新闻研究员,之后一直担任《财富》杂志新闻周刊记者,屡屡深入报道硅谷IT业,对硅谷的历史及文化有深入了解。
    雅虎初创的前4年,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多次邀请他来雅虎,跟自己一起工作。
   

目  录
第一章 硅谷的诞生
硅谷的两大原则:“我们不为赚钱”“我们容忍犯错”
硅谷之父特曼:任何实验有一天都可能成为金矿
“惠普之道”:金钱虽然重要,但有些东西是更宝贵的,比如员工的价值
晶体管的诞生——硅谷之所以叫“硅”谷
“晶体管之父”肖克利:电脑来了
任何追逐梦想的人,最终都会来到加州
仙童:硅谷第一家极客公司
仙童半导体公司——硅谷的人才摇篮
仙童败落开启英特尔芯片之门
英特尔:芯片进化带来千万财富
摩尔定律:信息技术进步神速
半导体材料“硅”成就“硅谷”的名号
硅谷的先知肖克利——煮熟的鸭子飞了
前  言
  推荐序
  在中国的创业投资圈里,“硅谷”是个绕不开的词,似乎它带有某种魔力。不少创业者向别人说起自己的项目,会说像“硅谷的某某某”。毫无疑问,那里是很多创意的源头;而若换成批评者的角度,就带有恨铁不成钢的味道:“为什么我们这儿不能诞生原创性的创新?就是因为没有学到硅谷的精髓,只知道简单复制。”
  硅谷的确颇有其神奇之处:几十年来,它一直引领全球的科技创业浪潮;加上与华尔街的结合,又催生出一个个财富神话,其影响力早已超出创业投资的小圈子,成为社会大众的话题之一。从最早于车库中诞生的半导体公司惠普,到个人电脑时代最重要的几家公司如英特尔、苹果、思科、甲骨文,再到学生宿舍里创办的网络巨头们如网景、雅虎、谷歌、Facebook,硅谷就像一个“流动的圣节”,每隔三五年自我进化一次,并为全世界送出一批改变世界同时创造巨额财富的明星公司。
  关于苹果、谷歌和Facebook,中国的读者已不陌生。但遗憾的是,迄今国内尚无一本以硅谷为主角,系统讲述其风云流变的著作。而以我的阅读范围所及,这样的书在美国其实也不多见。究其原因,大概因为每家公司各自的传奇都够丰富,想一览无余并不容易,而能以史家眼光将许许多多亿万富翁还原到一套科技族谱里,就更难。
媒体评论

  一本与众不同的诙谐账本,关于地球上有史以来*的合理收入的记录。
  ——旧金山纪事报
  一部令人惊叹的珍品……一本能提供欢乐阅读体验的商业图书。
  ——芝加哥论坛报
  丰富多彩的描述……一本敏锐的编年史,一份如同礼物的说明。
  ——达拉斯晨报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网景由吉姆·克拉克和马克·安德森一手打造,或许有些人认为信息高速公路已经来临了,它的名字就叫互联网。
  安德森于1993年12月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NCSA(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①[①这是安德森当时兼职工作的地方,隶属伊利诺伊大学。正是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互联网,并与其他人开发出下文提到的Mosaic——历史上第一款获得广泛使用的网页浏览器,1993年4月正式发布1.0版本,适用于UNIX系统。
  当时要求他留下来,只要他离开Mosaic那个团队就好(该团队已经扩展到几十个成员)。NCSA的笨蛋们认为,“集中管理”是带领Mosaic进入新阶段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Mosaic大发展期间,但是这种行为成了技术人员辞职的原因。其中一位叫米托豪瑟尔的这么说:“我们5个人过去常常在半夜两点一起吃零食、喝可乐,而现在我们要参加各种会议。最终我们决定采取被动式抵抗——直接无视他们。”
  NCSA似乎一心想要排斥支持Mosaic的工程师。《纽约时报》在一篇很长的文章中特别提到了这种新软件,而且特意刊登了一张NCSA主任拉里·斯马尔(LarrySmarr)的照片,并将Mosaic形容为“进入互联网空间的第一道窗口”。可这样只是更沉重地打击了安德森的士气。NCSA管理层的愚蠢举动成为美国高科技领域犯下的一个离奇错误。让马克·安德森离开,就好像当年波士顿把贝比·鲁斯(GeorgeHerman “Babe” Ruth, Jr.)交易到洋基队②[②鲁斯是美国最伟大的棒球运动员之一,原本效力于波士顿红袜队,1918年被交易到纽约洋基队,1923年就为该队赢得首个世界大赛冠军,此后多次夺冠。而红袜队作为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历史上第一个冠军,此后86年都未能夺冠,直到2004年才再度夺冠。
  考虑到在NCSA的遭遇,当时22岁的安德森感到筋疲力尽。后来甚至在没有拿到伊利诺伊大学文凭的情况下,他就去了硅谷,并且进入一家位于帕洛阿尔托、名叫EnterpriseIntegrationTechnologies的小公司(提供电子商务安全服务)进行编程工作(同时,还证明了只要名称里有许多音节的公司都前途渺茫这一定律)。尽管这里能给安德森带来的挑战远远不如Mosaic,可是公司能付给他一份北加州级别的薪水。安德森说:“我想过要成为一家新创公司的一分子,但我甚至不知道风险投资家是什么。”
  当他到来时,硅谷正处于经济低增长期,人们的情绪也很低落,与先前非常不同。当时电脑时代正逐渐走向成熟,而且也不再是那棵曾经的摇钱树了。同时,除了英特尔之外,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拿得出华尔街所期望的利润率。除非你算上拉里·埃里森留胡子那个决定,硅谷已经很久都没有什么大创意了。企业领导人甚至组成了一个商会论坛来解决问题。安德森说:“每个人看起来都闷闷不乐的样子,彼此观望着眼前的一切,有时他们会问对方,为什么硅谷看似再也不会有精彩的故事发生了。”
  安德森生长在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小镇,母亲是一名客服代表,但他可不是乡巴佬。他那1.95米的肥胖身材和随时可见的甜蜜微笑,或许让他看上去傻傻的,但安德森绝不是偶然发现硅谷的。他是一个精明而有野心的人。也许他真的不知道风险投资家到底是什么,但他十之八九还是有些印象。尽管安德森在EIT公司同事的记忆中很可爱,可是他们也感受到了他那掠食者的天性,那使人们想起了史蒂夫·乔布斯。
书摘插画
插图

 硅谷之光(让李开复受益的硅谷经典,李开复亲自策划本书并作序推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