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课:民国名家忆家庭教育 大夏书系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理论 > 人生第一课:民国名家忆家庭教育 大夏书系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7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7557048
  • 丛书名:大夏书系·名家经典
作者:王木春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编辑推荐

《人生*课:民国名家忆家庭教育》是王木春老师继《过去的课堂》《先生当年》后的又一全新著作。

阅读此书,你可以去感受家庭故事中的美好,领略家庭教育背后的规律,丰富个人的教育智慧。

重温良好的家教传统,就是细细思考好家风的内涵,传承好家风,就是与智慧、美好、修养的邂逅。

 

推荐文章

早年的教育和环境   p.8-12

亲爱的父亲         p.51-54

我的自述           p.68-71

幼年的乡村生活     p.198-200

 
内容简介

《人生*课——民国名家忆家庭教育》精选了冯友兰、林语堂、胡适、陈鹤琴等民国名家回顾对自己一生影响至深的家庭教育的文章,共分五卷:作家卷、学者卷、教育家卷、科学家卷、艺术家卷。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人生*课,是一生幸福的源泉。此书作者饱含深情回忆父母的教育,是今天做父母的有益镜鉴。

作者简介
王木春,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长期从事教育随笔写作。近年致力于民国教育文献的研究和编撰。著有《先生当年——教育的陈年旧事》《身为教师——一个特级教师的反思》,主编《过去的课堂——民国名家的教育回忆》《为幸福的人生——民国名家对话中小学生》《民国名家谈作文之道》等。现为福建省漳州市东山一中语文教师。
目  录
作家卷
我的童年冰心/ 003
早年的教育和环境陈衡哲/ 008
童 年林语堂/ 013
买看不懂的书郑逸梅/ 018
我的母亲邹韬奋/ 022
母亲对我的教育茅盾/ 027
书塾与学堂郁达夫/ 031
家塾读书及自修苏雪林/ 034
我的母亲老舍/ 038
我的几个先生巴金/ 042
诗的根芽臧克家/ 045
永远的憧憬和追求萧红/ 049
亲爱的父亲张允和/ 051
前  言
重温良好的家教传统·自序

民国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激烈动荡的时期,也是名家辈出的一个大时代。名家的集体涌现,是历史、时运、家庭与个人“众缘聚合”的产物,然而,在我看来,家庭教育——作为每个人的“人生第一课”,其作用始终是举足轻重的。在《胡适四十自述》中,他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深刻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在胡适一生的处世态度中,家庭教育给他刻下的印痕清晰可见。
家庭的影响,犹如胎记,伴随人的终生。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究竟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或者说,究竟是什么构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我从书中56位民国名家的亲身经历中,提炼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试着解答这一问题。
媒体评论
在编选书稿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民国名家的长辈,其教育理念既根植于中国的教育传统,又富有新时代的气息。某种角度说,他们更是一群具有现代眼光的人。这眼光,又决定了他们在教育子女时所采取的方法。另外,名家的长辈们在教育子女时,还注重培养子女的习惯、关注细节、注意身教等等,这些在名家们的回忆中,均有生动具体的记述。必须提醒一点:这些方法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事实上,任何教育方法,都离不开具体的人和环境。——王木春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我的自述
柳诒徵

要晓得我的历史,必须明瞭我家族的遗传,师友的熏习。我家高祖春林公讳棽,是讲理学的,著有《性理汇解附参》一书,我曾经将原稿影印。不讲他的学说,单看他的书法,也可见得他气象的醇和、修养的深厚了。我有一族祖宾叔公,是我父亲的业师,他的年龄八十六岁,我生的第二年,他才去世。他是专门讲经学的,所著《谷梁大义述》,经王先谦刊在《续经解》中。我虽在襁褓之中,不能晓得他的言论风采,但我听我外祖、我母亲以及家里的人讲起他那种古道,真是一个醇儒。他的兄弟翼南公,也讲经学,著有《说文引经考异》,也有刻本。另外著的《尚书解诂》及骈散文,我曾得其手稿,印在图书馆年刊内,并抽印单行本。他的书法,尤为古雅。和宾叔公两人均在《清史•儒林传》内。我自幼就想学春林,宾叔、翼南三公的学问品行。


我母亲鲍氏,是镇江世族,最著名的有海门公讳皋、论山公讳之钟、野云公讳文逵,都有诗集行世。我外祖仲铭公讳上宗,是海门公的次子笙山公讳之镛的孙子,凌秋公讳迴的次子。笙山公也能诗能画。凌秋公是讲理学而能办事的,以举人代盐商出官管事。我外祖得他的示范,也是讲究品格,能处理事务。太平天国的时候,外家避兵居东台,穷苦已极。清同治年间,准许乡试的秀才贩运本地的货物到南京售卖,不收捐税,以示优待士子,帮助考费。那时东台的秀才,个个人都贩盐到东台去卖,许多船户兜揽我外祖及伯舅濬卿公讳心诠两个秀才,坐他们的船,带盐到南京去卖。我外祖一概拒绝,说明他的父亲是盐商的管事,只承认盐商按照引地售盐,还要重惩贩私盐的,他如何可以不按引地贩私盐(当时东台的盐,不能运到南京),虽然没有考费,断断不能做这件事。后来许多人传说东台的秀才不贩私盐的只有三家:一是丁绍周家,二是王正济家,三是鲍家。丁是京官,王是巨商,惟鲍最穷,就叫作富贵穷三家。这件事传到镇江知府钱某知道,就聘请我外祖到镇江办善举。我外祖秉公处事,剔除私弊,清理公产。据说他接办普仁堂善举的时候,所有地产房租,只有三个经折,他处理了十几年,到年老告退,交与后人的地产房租经折,有八十几个。
我外祖酒量极好,每晚饮酒,和我母亲及两个舅舅谈话,总是叙述海门、沦山、野云诸公,及凌秋公的诗文道德,以及地方许多名人的掌故。我自幼坐在外祖旁边听他谈话,就得到不少的知识,一心只想做一个人才,不愧我柳、鲍二家的先德。
书摘插画
插图

 人生第一课:民国名家忆家庭教育 大夏书系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