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人员管理那些事儿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生产与运作管理 > 车间人员管理那些事儿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3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5808390
作者:岑立聪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编辑推荐
  本书与其他管理类图书的**不同在于不以理论“说教”说事,是一本接地气之作。
  管理者因解决问题而“生”,因解决不了问题而“出局”,而本书是一本让管理者爱上管理那些事儿的应需实战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最基本的细节小事入手,把企业基层车间管理者最恼心、头疼的管理琐事进行“打包”解决,并对相关的典型管理案例进行全景式的“切割剖析”,诸如令企业基层车间管理者闻之色变的刺头员工、意见领袖等,本书作者将各种“招安”的招数倾囊相授。

目  录
第一章纪律管理篇
 一起打架事件
 冲动的代价
 制度预警好执法
 把禁烟进行到底
 当了回破案的侦探
 非工作时间违纪不姑息
 管理问题员工有实招
 制度和人情的取舍
 制度面前官民平等
 
第二章激励篇
 人人有奖的趣味运动会
 一张充满悬念的飞机票
前  言
自序


制造业车间人员需要这样管
中小制造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有效调岗调薪、解决员工之间的突发事件、处理“刺头”员工……员工关系管理者在很多事情上需要无师自通。在互动中,还需要有“认真不当真”的心眼及树立起“好不一定是对”的理念;在沟通中,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回想起我入职的第一天,碰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我喜欢走动式管理,于是,和总经理一起去车间生产现场“接地气”。在金工车间,我们看到并列一组的两位仪表车床工正在“吞云吐雾”,总经理表情严肃却沉默无语……事后得知,这家工厂的车间员工对制度的“敏感”已经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
车间员工习惯带早点在工作时间就餐,装早餐的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盒满地都是,难怪扫地阿姨每天都向人力资源部投诉并大倒苦水:“这样下去,我都快变成环卫工了……”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起打架事件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对突发恶性事件的处理要有多套应对方案,要善于在否定中寻找最佳方案,要多听几种声音、多想几个为什么,千万注意不要让当事人的冲动情绪左右你的判断。


2013年春节假满开工后,公司大批量招聘流水线普工,为充实和储备足够的人力资源,公司通过各个招聘渠道想方设法吸引新员工,其中,难免出现滥竽充数的状况。于是,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也在所难免地冒出头来。


装配车间的流水线A线,毫无征兆地发生了一起打架事件,导致车间流水线A线秩序大乱。人们都有从众和猎奇心理,20多人趁着大猛和小朱打架,放下手中的活儿围拢过来凑闹热。几个回合下来,大猛把小朱打得鼻青脸肿,最后两拳打在小朱的后脑勺上,小朱差一点晕厥。大猛打人后害怕小朱叫人过来报复,遂在打出最后一拳后急忙下楼,从车棚里推出自己的电动车准备溜出公司大门。门卫室执勤的老张拦住大猛要他出示出门证,大猛谎称出门证在车间线长那里,趁门卫老张愣神的一刹那赶紧驶出公司大门。

不一会,装配车间A线的线长老潘急冲冲赶到,问:“大猛有没有离厂?”门卫老张说起大猛气不打一处来,痛诉大猛像疯子一样,差点把他撞倒在地。老潘得悉大猛不辞而别时,长吸了一口气。老潘刚从员工身份晋升到基层管理岗位,刚上任就碰到这档子事情,让老潘感觉很不是滋味。车间开工伊始,人员进出频繁,本来线长们为排工序事宜就忙得不可开交,这件事过后,车间员工人心浮动。生产部最害怕带有暴力倾向的斗殴事件,于是,干脆把这件闹心事上交给公司的综合管理部,转了一圈,这个案子转移到了我的面前。

事件发生后,我认为,首先要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处理这样的突发性事件,最忌讳先入为主的意见,管理者把大猛说得一无是处,我有些存疑,因为打架是两个人的事。通过前后三次的现场调查取证,整个事件的脉络已经清晰了:大猛和小朱是流水线后道包装整理线上的工友,彼此为前后工序,大猛负责产品放箱、小朱负责封箱堆码。事发时,集装箱货车等着产品箱凑数,而后道包装整理是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大家都急着赶货,大猛怪小朱封箱动作不利索,影响前道工序,于是两人发生口角。大猛是个急性子,为人憨厚话不多,一时性起与小朱打了架,打斗中,大猛也中了招,只不过是受伤害的程度轻微一些。

双方打架应该是意气用事之举,但不能久拖不决,以免内部产生不良舆论。鉴于此,我把打架的另一方传唤到办公室,明确地告诉他:“公司制度明令禁止打架,受伤了抓紧时间医治,这三天暂时不用来上班了,不管大猛来不来上班,这件事情公司会公平处理的,绝不会因为大猛逃避而不了了之。”我先给小朱吃了一颗定心丸,小朱离开后,我随即给大猛打电话,电话语音提示关机。联系不上大猛,我也有些担忧了:要是找不到大猛,医药费就要由公司买单了,两人刚来公司,也没有工资积累,想到这,我心中打起鼓来。

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大猛的父亲,一个年逾六旬的物业公司扫马路的环卫工,特地找到公司替他儿子“自首”,这个结局多少让我感到惊讶和不解。要知道,他的子大猛已是三十几岁的人了,按照常理,不需要父亲为他圆场,但是大猛父亲老向的一番话让我对眼前这位风里来雨里去的父亲产生敬意。他说:“大猛这孩子从小就患了小脑先天发育不良的病,患这个病的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遇事爱冲动,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智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顿了顿,老向很有骨气地向我表态:“对方受伤了,尽管去医院治疗,不管多少医药费我都会按责任分担的。”望着眼前这位身体略显佝偻的老人,我肃然起敬。

我告诉他:“公司对此事的调解会在三天以后进行,不该由大猛承担的责任,公司绝不会强加在他的头上。据了解,被打伤的人也在冲突中动过手,我们公司也会酌情考量这些冲突细节的,请放心。”老向向我告辞,我感受到这位父亲的坦荡心胸和通情达理的豁达情怀,见此赶紧上前送其一程。打架事件的调处我也经历过多次,印象中大多数是打架一方的家长替自己的孩子来公司兴师问罪,像今天这样,儿子闯祸,家长替儿子认错揽责的,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回到办公室,我思考对大猛和小朱的调处方案,考虑到打架起于车间流水线,我也要征求车间对该事件的调处立场。

说明来意后,车间主任想了想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依我看,打架双方都有责任,还是各打五十大板好了,省得车间以后再起拳打脚踢的事端。”主任轻描淡写的口吻,让我感觉主任有点把这事当儿戏的味道。管理的目的是分清主次、理顺关系,并非是无原则的息事宁人、和稀泥,如果调处结果如主任所愿,那么,我们的制度——“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就没有公平公正可言了。


三天后,我依据事实情节研判,做出了以下调处决定。

1)双方责任分解:大猛承担70%,即负担小朱70%的医药费,另外30%的医药费由小朱自负。

2)根据现行制度规定,打架负主要责任的一方做离职处理,鉴于此,公司解除了与大猛的劳动关系。




 车间人员管理那些事儿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