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人的潜意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意识与潜意识 > 探索中国人的潜意识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0862444
作者:王宏铭出版社:工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编辑推荐

通过阅读此书,您将对中国人特有的一些行为方式和生活语言从何而来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知。

读完此书,您将更加了解自己,了解中国人……

 
内容简介

为什么一到春节,中国人不管在哪,不管多难,都要回家过年?为什么中国人见面爱问“吃了吗”?为什么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为什么中国人提倡“家和万事兴”?为什么中国人常把“忠义”挂在嘴边?中国人有着怎样的性爱观、家庭观和生死观?中国人受到了哪些外来思想的影响?

这些看起来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本书以探索中国人行为的潜意识为切入点,按照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中国人的求实神、中国人的求新精神、中国人的求变思想、中国人的和谐观、中国人的忠义观、中国人的性爱观、中国人的家庭观、中国人的生死观及外来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这十个角度,用儒、释、道等思想来解析这些现象后面最本质的原因。这些解读对一些常见的现象进行了全新角度的剖析,让人读完以后有一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

作者简介

王宏铭,北京通州人,高级编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留校任教,后从事新闻工作,历任工人日报社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和《新闻三昧》杂志主编。曾出版《社会转型期的记录与思考》一书。

目  录
第一章 论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第一节 两股人潮说明了什么?
第二节 祖先崇拜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祖先崇拜的本质与根源
第四节 祖先崇拜与圣人崇拜以及英雄崇拜的异同
第五节 祖先崇拜与宗教崇拜的异同
第六节 祖先崇拜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 论中国人的求实精神
第一节 从一句问候语说起
第二节 求实精神的对立面之一:鬼神信仰
第三节 求实精神的对立面之二:文牍主义
第四节 求实精神的对立面之三:面子主义
第五节 求实精神是否限制了想象力?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论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第一节 两股人潮说明了什么?
研究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人民的潜意识,应该研究他们的风俗和集体无意识行为。
在这里先讲两股人潮。
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风雪冰冻灾害,而这时正临近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成千上万回家过年的人群滞留在各大车站。是年2月5日的《参考消息》转载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篇文章《风雪挡不住回家过年的路》,其中这样描述:“在中国大地上,每年农历腊月底的短短十几天时间里,读书的、打工的、从政的、经商的人们,不顾交通运输涨价带来的成本提高,不顾人多可能造成的人身财产风险,不顾旅途的劳累和麻烦,都为一个目的而涌动——回家过年。”文中这样评论:“似乎很奇怪,绝大多数无宗教信仰的中国人,就是要回家过年,就像宗教信徒一样执着。”
同日的《参考消息》还转载了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春运”何时成记忆?》,其中说道:“2008年,接近地球上人口总量三分之一的人次将在火车、汽车、飞机、轮船上,参加每年一次的地球上最大的人口徙移。根据中国交通部公路司副司长徐亚华透露的数字,今年春运期间,客运总运输量将达到215亿人次……”
这种“执着”,与拉萨街头磕长头的信徒有什么两样?与那些在教堂里诵经、唱诗、顶礼膜拜的信众有什么不同?
当然,有同,也有不同。后面将进行深入探讨。
至于“春运”何时成记忆?我认为,也许将来交通发达了,经济发展布局合理了,“春运”的压力会减轻一些,但中国人回家过年的情结永远不会成为记忆。因为从我刚记事的时候起,父辈就说,年三十晚上不管在哪儿,不管在外干什么,都要赶回家吃一顿“团圆饺子”。我的童年时代就享受过许多这种团圆的快乐。然而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年轻人依旧像宗教信徒一样执着地回家过年。
这股人潮难道是一种简单的社会现象吗?
中国还有另一种自发的人潮令人深思,那就是每年清明节前后扫墓的人潮。据2008年4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报道,清明节当日全国有500万人扫墓。
两股人潮:一股朝向家,一股朝向墓地,也可以说一股向生,一股向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探索中国人的潜意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