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第二辑) 心理健康与疾病

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养生 > 健康百科 > 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第二辑) 心理健康与疾病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0117417
作者:中国科协科普部 中华中医药学会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编辑推荐
   “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第二辑)”丛书是中国科协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众健康普及技术筛选与评价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等院士、专家任丛书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主编,由国家医学界*权威的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药学会等9家机构组织国内的医学、药学、健康领域的专家编撰。每一分册均用10余万字,按照知识类型分为若干章,以问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与大众日常保健、求医用药密切相关的科普知识,为大众的自我保健管理提供了权威的科学指导,向大众提供他们“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防病治病知识与技能。
  9本分册分别为:《老年人用药有道》(中国药学会)、《中医药与保健》(中华中医药学会)、《膳食与营养》(中国营养学会)、《科学就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免疫与接种》(中华预防医学会)、《让呼吸更畅快》(中华医学会)、《科学健身》(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心理健康与疾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居民健康管理》(中国社区卫生协会)。
   “十一五”期间编写的“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辑)”一套4册图书荣获“2013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和“第六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奖*名”。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序言中给予了高度评价。
 
内容简介
身体健康和智商培养向来是中国父母最为重视的方面,然而,更加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却被大多数人视而不见。近年来出现的很多社会问题背后都潜藏着个人的心理问题与人格缺陷。本书针对最为重要的心理常识、最为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力求让大众能够认识、了解,进而应对、预防心理问题。全书主要由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两部分构成。第一章到第八章为正常心理,分别介绍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任务,包括婴儿心理、幼儿心理、儿童心理、青少年心理、成年期心理和老年期心理。第九章到第十九章为异常心理。重点介绍临床常见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相关的科普知识。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将最有用的健康常识、最权威的医学解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融为一体,图文并茂地向公众普及健康的理念与知识,向大众提供他们“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的防病治病知识及适用的方法与技术。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呼吸内科专家。
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协书记处领导下的职能部门。根据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需要,科学技术普及部承担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职责,同时履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简称科学素质办)的职责,负责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组织实施工作,承担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的牵头任务,协调、推动相关事业单位、全国学会落实完成中国科协承担《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任务。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是中国科协领导下的全国一级协会,由我国心理卫生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教育学界等科学工作者自愿组成,依法登记成立,具有公益性、学术性、科普性的法人社会团体,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特点,是发展我国心理卫生科学技术事业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社会力量,是党和政府联系上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目  录
第一章 婴幼儿心理(0~3岁)
导 读…………………………………………………………………… 2
母乳喂养是不是越久越好?………………………………………… 3
为什么孩子总是吸吮手指?………………………………………… 4
孩子乱扔东西是故意捣乱吗?……………………………………… 5
孩子总是尿裤子怎么办?…………………………………………… 6
孩子总与父母作对怎么办?………………………………………… 8

第二章 儿童心理(3~6岁)
导 读…………………………………………………………………… 10
孩子过分依赖妈妈怎么办?………………………………………… 11
前  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日益激烈,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层出不穷,精神心理障碍也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多,精神心理问题开始被普遍重视起来。但是由于人们精神卫生知识的缺乏,传统观念对于精神疾病的歧视,导致患者贻误治疗,甚至造成精神残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为了科学地引导大众正确的精神健康观念,填补心理健康知识的空白,我国将“公众健康普及技术筛选与评价研究”列在国家“十一五”及“十二五”重点项目之中,并将结果结集成书。本书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承担具体创作。
本书主要由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两部分构成。第一章到第八章为正常心理,分别介绍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任务,包括婴幼儿心理、儿童心理、少年心理、青少年心理、青年心理、成年心理、中年心理和老年心理;第九章到第十九章为异常心理,重点介绍临床常见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相关的科普知识。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将最有用的健康常识、最权威的医学解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融为一体,图文并茂地向公众普及健康的理念与知识,提供给他们“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的防病治病知识及适用的方法与技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孩子总是哭闹怎么办?
溺爱孩子是中国家长的通病,在隔代养育孩子的家庭中更是常见。下面简单叙述一些常见原因:
(1)孩子自身心理发展特点。3~6岁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但他们的行为主要还是受情绪影响,且他们并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家长过度纵容。随着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父母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任何愿望,替孩子做任何事情。这样长大的孩子不会考虑他人感受,一旦现实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很可能出现心理上的问题。
(3)家长过度压制与控制。有些家长错误理解“谦虚”,从小不给或很少给孩子积极的鼓励与支持。缺乏情感支持的孩子很可能会通过发脾气来发泄心中的哀伤和愤怒。
(4)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从小就会模仿父母的言谈举止,其中男孩受爸爸影响较大,女孩受妈妈影响较大。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预防或矫正孩子的任性行为呢?
(1)冷处理。对于孩子因无理要求而发生的哭闹,先观察一会儿,如果孩子仍继续,家长可以立即离开现场。原则是不解释、不劝说、不批评、不争论。等孩子情绪稳定后,用具体、简单的话语告诉孩子刚才为什么不能满足他以及为什么离开他。
(2)转移注意力。当孩子任性时,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特点,用其他新奇有趣的人、事、物吸引他。风波过后,家长再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到底哪里不对。
(3)给孩子创造宣泄情绪的环境。让孩子上幼儿园,多和不同孩子玩耍。孩子在游戏中渐渐体会到任性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体验到怎样表达情绪才能交到朋友。此外,当孩子发脾气时,可以适度地让他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发泄。
(4)父母要改变。爱发脾气的父母,如果希望孩子改变,自己首先需要改变。
▲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哪些?
应对是包含多种策略的、复杂的、多维的态度和行为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对不可避免的各种压力情境,对个体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相同的压力水平对不同的人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取决于个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根据心理学的应对理论,应对方式如何产生?又有哪些类型呢?

 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第二辑) 心理健康与疾病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