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话语的复调与对话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新闻话语的复调与对话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246
  • 字 数:254000
  • 印刷时间:2011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4364463
作者:赖彦 著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框架,结合传播、叙事和批评理论,主要从主体、声音和互文三个视角和分析层面,着重探讨新闻话语复调对话的社会功能及其表现特征。通过文本分析,力求全面和系统地揭示与阐释新闻话语实践中体现这些对话性功能的意义生成运作机制和话语策略,使话语的对话性更加具体化,从而有助于人们对话语的对话性本质内涵及其功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与把握。这对新闻话语的编译和解读具有特别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赖彦,江西石城人,1999年获浙江大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师从马博森教授和辛斌教授研习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现为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先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广电总局项目,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和浙江省教科规划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在《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当代传播》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大学英语听说新编》和参编《现代英语教程》。等教材12部;曾获赣南师范学院“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优秀青年教师”和浙江传媒学院“教学十佳”等荣誉和奖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话语分析和英汉语用比较与认知研究。

目  录
序前言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文本与声音 (二)话语与对话性 (三)产品与过程 (四)媒介研究的话语视角与话语分析 二、研究综述 (一)对话哲学 (二)对话诗学 (三)对话自我 (四)对话教学 三、研究框架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第二章 对话的理论基础 一、对话的渊源及流变 (一)苏格拉底对话 (二)布伯的对话关系本体论 (三)巴赫金的对话性 (四)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 二、对话的边界 (一)对话主义与对话性 (二)对话与潜对话 (三)独白与对话 (四)单声与多声 (五)双声与复调 (六)大型对话与微型对话 三、对话的认知基础 (一)心理机能 (二)统觉背景 四、对话的交流传播 (一)传播的对话本质特征 (二)对话交流的传播模式 (三)对话交流的策略共性 (四)对话交流的传播原则 五、小结第三章 新闻话语的对话关系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一、话语的主体性 (一)超视与外位性 (二)言说主体 (三)主体间性 二、对话交际的关系主体 (一)对话行为主体 (二)叙事文本的对话交流层次 (三)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 三、新闻话语的叙事主体 (一)作为叙述者的记者主体 (二)作为叙述者的人物主体 (三)独白叙事主体声音的消解 四、主体身份建构的新闻话语同位结构 (一)NP1+NP2同位结构类型 (二)NP1+NP2同位结构的语义关系 (三)NP1+NP2同位结构的话语功能 五、小结第四章 新闻话语的复调声音融合:归属与意向 一、转述话语声音融合的资源归属 (一)人物声音 (二)机构声音 (三)文本声音 二、转述话语声音融合的指称意向 (一)强式指称意向 (二)弱式指称意向 (三)非指称意向 三、转述话语声音融合的资源语用意向策略 (一)人物声音资源的语用意向策略 (二)机构声音资源的语用意向策略 (三)权威人士声音资源的语用意向策略 (四)指称资源的语用意向策略 四、转述话语声音融合的意向行为机制 (一)意向行为的真诚性标识机制 (二)转述言语行为动词的施为机制 (三)意识形态的意义操纵机制 五、小结第五章 新闻话语的双声对话建构:修辞与潜势 一、双声对话 (一)意义潜势 (二)双声对话的本质内涵 (三)双声对话的表现特征 (四)新闻话语的双声对话意义潜势 二、新闻话语的内在对话双声构式 (一)自我互动的双声构式 (二)内心对话的双声构式 三、新闻社论话语的修辞疑问潜对话构式 (一)修辞疑问的句式类型 (二)修辞疑问的句法特点 (三)修辞疑问的语义语境条件 (四)修辞疑问的暗辩与潜对话功能 四、小结第六章 新闻话语的互文多声对话:介入与磋商 一、互文报道和对话互动 (一)冰山理论与互文空隙 (二)互文链与证实效应 (三)文本张力与新闻框架 二、社会多声与对话介入 (一)社会多声 (二)对话收缩 (三)对话扩展 (四)新闻语篇的对话介入策略 三、新闻标题的话语互文对话 (一)垂直互文性表现特征 (二)水平互文性表现特征 (三)互文认知机制 四、新闻语篇的互文中介多声对话 (一)互文中介的概念含义 (二)互文链意义的中介性转换 (三)机构话语重建的互文中介关系 五、新闻话语的互文意义生成与社会意识形态 (一)互文性的社会构建条件 (二)互文多声与意识形态 六、小结第七章 结论 一、研究成果与结论 二、研究尚存的局限与不足 三、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参考文献附录一 同位结构定量分析语料 附《纽约时报》语料标题 附《泰晤士报》语料标题附录二 声音融合资源定量分析语料 附 政治新闻语料标题 附 商业新闻语料标题 附 新闻社论语料标题附录三 对话介入策略资源定量分析语料 附 Japan to release Chinese boat captain 附 Japan Retreats With Release of Chinese Boat Captain附录四 英汉重要术语对照和索引附录五 主要外国人名英汉对照后记

 新闻话语的复调与对话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