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库佛教书系(第二辑)共9本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华夏文库佛教书系(第二辑)共9本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23680983
  • 丛书名:华夏文库
作者:赵悠,韩冰等著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编辑推荐
了解佛教文化与佛教史、汉传佛教宗派与造像常识、儒释道关系、弥勒佛的传说与史实 
内容简介
赵悠燕编著的《妙相庄严(汉传佛教造像)》分为五个部分,在*个部分当中,对汉传佛教造像的由来、风格、工艺与题材作一番整体的勾勒,希望有助于读者认识并欣赏各种各样的佛教造像;在第二至第四部分,将分石窟、寺庙、俗家三种运用佛教造像的地点(场合),以诸多实例来介绍东汉到明清时期,汉传佛教造像的特点;而在*后的第五部分,展现当今时代,佛像在中华地区的发展与应用。一旦追溯佛像的渊源,我们就会发现,佛像是违背原始佛教教义的。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明确反对他的信徒造像膜拜。*早的佛教造像仅以菩提树、法轮、双树等象征物代表佛陀觉悟、说法及涅槃的过程。
  总体而言,佛像的产生是佛教传播的一个结果。真正在中国发展起佛像艺术,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传佛教造像的极度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其实阻碍了佛教义理的推广。
目  录

华夏文库--妙相庄严:汉传佛教造像

华夏文库--三教归一:佛教与道教、儒教

华夏文库--禅茶一味:佛教与茶道

华夏文库--普天佛香:宋辽金元时期佛教

华夏文库--未来救赎:弥勒佛

华夏文库--一源八脉:汉传佛教诸宗

华夏文库--弘法利生:南佛教教史

华夏文库--佛法初来: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

华夏文库--持盈守成:明清时期佛教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五,五代、两宋,是佛像世俗化流行的时期,同时也是雕塑艺术的最高潮。虽然唐末五代之时,佛教造像的生命力已经开始呈下坡路的趋势,佛像制作愈发工艺化,唐人的畅快豪气也随着国势的衰弱而逐渐消失;但到了宋代,由于经济与文化重新获得高度发展,艺术方面的成就也被推向了巅峰。宋代的风格偏于写实,注重细部的刻划,比起唐代,更具有文人审美的倾向。所以,在宋代佛教造像之中的精品,尽管形象写实,有些许艺术的夸张,却丝毫不流于俗气,一颦一眉、举手投足之间,全都洋溢着高贵的气节。南宋时,政府偏居南方一隅,这些没落贵族崇尚精神生活,却又无力挽回日益衰颓的政治局面,然而他们对文艺的重视无疑激励着民间文化的发展,所以南宋的工艺出众,社会普遍的审美水平反而有所提高。在今天大足石窟的菩萨像面前,我们依然可以见证这一时代近乎绝唱的艺术杰作。
  第六,辽、金,被称为“学唐比宋”的中间阶段。辽、金两代乃北方女真和契丹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大部分时间与宋并立。他们也同样提倡推广佛教,所以尽管北方此时已经失去了唐前后佛像制作的模范地位,但也并没有完全停滞不前。如今我们能够在四大石窟中看到的塑像,其中相对完整的许多都是辽、金时期对前人之作的重修。这个时期的作品,脸型宽大,唇部丰满,身体轮廓圆润而委婉,体态饰物都比较丰富;还由于受到佛教密宗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期间的造像在气质上自信大方,堪追唐风,而在艺术处理上简雅柔和,则似卷代。
  第七,元代,是西天梵相传人的时期(所谓“西天梵相”是特指从尼泊尔应邀而来的工匠阿尼哥,在12世纪所传播的尼泊尔佛像艺术风格)。由于元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其疆域东西打通,加之八思巴担任国师,中国尤其是北方的佛教,极大地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这无疑也反映在了造像上面。藏传佛教的造像从形式上就与汉传不同,他们经常使用密教主尊与明妃的题材,多以曼荼罗城为背景,以金、铜为材料,装饰也十分细密繁复。这些元素经过汉化,形成了新的风貌,与宋代的汉传式样相比而言更为神秘,刻画也更精细,但也失去了汉文化中所追求的灵动之气。
  第八,明清,接续元代的梵藏之风,是汉藏艺术交融共存的时期。明清的佛教造型在形制上略显呆板,经常感觉缺乏生气,色彩也很单一(石窟中仅以红绿设色、俗艳的即清代修补)。受到藏传风格的影响,偏好使用贵重金属来打造佛像,其中不乏精品,但多数千篇一律。倒是在烧制的瓷器中,出现了一批产自德化窑的佛教造像,光泽仿若白玉,形象细节等塑造,也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过就总体而言,汉传佛像艺术已经丧失了唐、宋时的生命力,仅有一些工艺精品,为寺庙、家居以及各种仪式所用,却很难说有多少艺术造诣。

 华夏文库佛教书系(第二辑)共9本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