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汉译经典名著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汉译经典名著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4749985
  • 丛书名:汉译经典名著
作者:[法]亨利·柏格森著,王作虹,成穷译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编辑推荐

1)了解柏格森关于社会问题见解的著作

是柏氏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作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而推出的有关道德和宗教问题的专著。是柏氏哲学思想在人文-社会领域的一次集中运用。在本书中,柏格森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产生的过程。

2)道德和宗教都是为了弥补理性的不足

人的内心、情感是需要神学、文学、心理学各种形而上的精神财富去填补的。其中就包含宗教,它也是*古老的人类寄托。

3)全书文思绵密,比喻生动,富有诗的气息

1927年,“为了表彰其丰富而生气勃勃的思想和表述的卓越技巧”,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高度评价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在批判传统哲学的理性主义机械论和决定论,解放人类思想方面的巨大意义,认为“他亲身穿过理性主义的华盖,开辟了一条通路。由此通路,柏格森打开了大门,解放了具有无比效力的创造推进力……向理想主义敞开了广阔无边的空间领域。”这是第二位拿到诺贝尔奖的哲学家。《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一书采用的不是哲学界通行的概念法或抽象法,而是在风格上不仅具有严谨和简洁,还充满了色彩和比喻,辞藻华丽,文体优美。


 
内容简介
《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出版于1932年,是柏格森最后一本重要着作。他认为生命的冲动起源于超意识,这就不可避免地陷于神秘主义和接近了基督教。他在1937年的遗嘱中曾表示:如果不是在纳粹迫害期间他不愿与犹太伙伴分离,他或许会成为天主教徒。在《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中,他认为体现爱的上帝和体现上帝造物的进化会得到爱的回报,并把这一观念与特定的道德和社会类型联系起来。在他看来,一个开放的社会是多样化的、实验性的、进步的、创造性的和充满精神气息的,它的道德标准变通地体现本能,动态的宗教兔除了理性的教条,这样的社会里居住的是英雄人物、创造者、圣者和神秘主义者。而封闭的社会则是机械的、刻板的、保守的和独裁主义的,其道德标准是静态的和专制的,其宗教则是仪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这种把道德义务和社会强制联系起来的观点可以用来为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服务,因而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亨利·柏格森,1859年出生于巴黎,父母均为犹太人。他从中学时代起便对哲学、心理学、生物学发生浓厚兴趣,尤其酷爱文学,1914年当选为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年度主席和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迈的柏格森反对纳粹政权对犹太人的迫害,拒绝与侵法德军合作。1941年1月4日,他因病在巴黎逝世,享年82岁。柏格森以“创化论”之说,强调创造与进化并不相斥,因为宇宙是一个“生命冲力”在运作,一切都是有活力的。他反对科学上的机械论,心理学上的决定论与理想主义。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他对道德与宗教的看法,亦主张超越僵化的形式与教条,走向主体的生命活力与普遍之爱。 1927年,“为了表彰其丰富而生气勃勃的思想和表述的卓越技巧”,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在柏格森有生之年,他的哲学影响了整个世界,在二十世纪二、三年代,中国知识界就对他相当重视,梁漱溟、梁启超、蔡元培、杜威、胡适、熊十力、贺麟、艾思奇等都曾研究或评论过柏格森哲学。柏格森的主要著作有:《直觉意识的研究》(1888)、《时间与自由意识》(1889)、《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1896)、《笑的研究》(1900)、《形而上学导论》(1903)、《创造的进化》(1907)、《生命与意识》(1911)、《精神的力量》(1919)、《绵延性和时间性》(1922)、《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1932)、《思想和运动》(1934)等。
目  录
译者序
第一章 道德义务
第二章 静态宗教
第三章 动态宗教
第四章 结语:机械设置与神秘主义
媒体评论
“他亲身穿过理性主义的华盖,开辟了一条通路。由此通路,柏格森打开了大门,解放了具有无比效力的创造推进力……向理想主义敞开了广阔无边的空间领域。”——《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几乎没有一个当代哲学家敢夸耀他们完全没有受到柏格森的影响(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尽管很少有人提到和引证柏格森,但柏格森的存在却是不能从我们的文明中消失。”——拉·科拉柯夫斯基

“我并不认为柏格森的态度是无足轻重的,……有意或无意地反抗理性,尊重本能的冲动胜于尊重自我,以及创造的自发性,这些都是我们时代的标记。”——雅克·莫诺

“我的观点可以这样表达:每一科学发现都包含‘非理性因素’,或柏格森的‘创造性直觉’。”—— 卡尔·波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道德义务
自然与社会;群体中的个体;个体中的群体;自发的服从;对抗拒的抗拒;义务与生命;封闭的社会;对英雄的呼吸;情感的推动力;情感与创造;情感与表现;心灵的解放;向前的运动;封闭的道德与开放的道德;自尊;正义;道德中的唯理智论;道德教育;训练与神秘。
对禁果的记忆是我们每个人记忆中最早的东西,正如它是人类最早的记忆一样。要不是这种记忆被我们更热心加以关注的其他事物所遮蔽,我们本来是应当注意到这一点的。假如我们能不受干扰地为所欲为,我们会有一个多好的童年啊!我们将在快乐中嬉戏优游。但突然间出现了一道无形的障碍,即出现了一道禁令,我们何以就服从了?我们很少想到这一点,我们已经养成了服从我们的父母和老师的习惯。尽管如此,我们仍清楚地知道,那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父母,他们是我们的老师。因此,在我们眼中,他们的威信与其说来自他们本身,不如说来自他们在与我们的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他们处于某种地位,这种地位是他们能发出命令的源泉,如果这命令出自别处,便不会具有同样的分量。换言之,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似乎是根据代表权而采取行动的。
……

 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汉译经典名著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