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自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自传 > 卓别林自传

  • 版 次:1
  • 页 数:296
  • 字 数:261000
  • 印刷时间:2012年09月01日
  • 开 本:大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0432712
  • 丛书名:名人传系列
作者:(英)卓别林 著,李琦 译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9月 
编辑推荐

     《卓别林自传》是喜剧电影大师查理·卓别林晚年撰写的自传,生动展现了一代喜剧之王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完整回顾了贯穿其一生的电影生涯。在书中,卓别林对自己的人生做了开诚布公的描述。从他凄苦悲惨的童年,到通往世界电影工业的**,这本自传不仅是卓别林个人电影生涯的精彩记录,更是一部生动、个性化的电影简史,并且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西方社会的人文风貌。

 
内容简介

     查理·卓别林编著的《卓别林自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喜剧电影之王卓别林畅销自传作品。《卓别林自传》中不仅讲述了他无人能及的艺术成就,更提及了他毁誉参半的人生经历,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书中讲述了卓别林与当时世界各领域重要人物的交往经历,其中不仅有明星大腕,还有达官显贵,各路高人。如周恩来、爱因斯坦、丘吉尔等。

目  录
译者序
序幕
第一章  我的童年岁月
第二章  兰贝斯贫民学艺所
第三章  八童伶木屐舞蹈班
第四章  与贫困作斗争
第五章  第一次登上舞台
第六章  在卡诺剧团
第七章  首次出国
第八章  来到美国
第九章  与电影开始结缘
第十章  奇斯顿影片公司
第十一章  埃山奈影片公司
第十二章  互助影片公司
第十三章  与道格拉斯成为朋友
第十四章  情欲与工作
第十五章  募购公债
第十六章  第一次婚姻
第十七章  重返英国
第十八章  回到美国
第十九章  联美影片公司
第二十章  玛丽昂·戴维斯
第二十一章  《城市之光》
第二十二章  回到故乡伦敦
第二十三章  日本之行
第二十四章  宝莲·高黛
第二十五章  拍摄《大独裁者》
第二十六章  参加集会演讲
第二十七章  认识乌娜
第二十八章  《凡尔杜先生》
第二十九章  在好莱坞的最后时日
第三十章  别了,美国
第三十一章  定居瑞士
前  言
卓别林,世界电影史上一个绕不过的名字,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就像他的电影一样,卓别林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的。他塑造的那个流浪汉形象,穿着一条鼓囊囊的裤子和一双大皮鞋,头戴圆礼帽,嘴上长着一撮翘胡子,拿着手杖,像鸭子一样走路……这个可爱又可笑的小丑形象,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而这个天真、幽默、乐观、随遇而安的形象的出现,与卓别林早年的悲苦经历不无关系。卓别林生于英国,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分居。七岁时,他被送入一家孤儿院,几周后又被送入一所收养孤儿的学校。不久,他离开孤儿学校,完全成了一名流浪儿。他当过报童、店员、小贩、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1913年,卓别林随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看中,从此开始了电影生涯。1914年,在影片《阵雨之间》中,卓别林第一次向观众展现了著名的流浪汉形象,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几十年。卓别林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他一生共拍摄了八十余部喜剧片,其代表作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1972年,卓别林被授予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因为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他还获得了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时间最长的起立致敬,当时,会场内所有观众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钟。卓别林是二十世纪最引入注目的文化偶像之一。1975年3月9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从此人们开始称呼卓别林为爵士。本书是卓别林的亲笔自传,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他的一生,包括辉煌的事业历程,也包括被某些人诟病的私生活;既有具体事务的记录,也有内心的喜怒哀乐和深层思考。原著的语言十分生动幽默,因译者水平有限,恐未能将原作中诸多令人会心一笑的细节之处一一展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希望读者能够从译文中略微领略到原作的风采。译文中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真诚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889年4月16日晚八时,我出生在沃尔沃斯区的东街。不久后,我们搬进了三间陈设优雅的房子,坐落在兰贝斯区圣乔治路的西广场。当时家里的生活是相当安逸的,在我残余的童年记忆里,每天晚上,母亲总让我和比我大四岁的哥哥雪尼一起躺在舒服的床上,怜爱地给我们盖好被子,嘱咐女仆好好照顾我们,然后才去剧院。她每天夜里才从戏院回来,总会在桌上放些好吃的让我和雪尼第二天早晨吃,或是一块那不勒斯式蛋糕,或是几颗糖果。早上她经常睡到很晚,所以前一天晚上会跟我们说好不要太吵。那时,还不到三十的母亲是戏院的喜剧演员,长得娇小可人。那些认识母亲的人都觉得她当时美艳动人,别有风韵。那时的周日,母亲总会开心地带我们一起出去旅行,穿得漂漂亮亮的一家人信步走在肯宁顿路上,总能引来许多艳羡的目光。在我眼里,那时候的伦敦,一切都是优雅从容的。那里萌生出我很多情感,萦绕着我很多记忆。有和母亲一起坐在公共马车顶层时,我伸手触摸紫丁香树枝的瞬间,也有那些五彩的车票被扔在人行道上的画面,橘黄的、蓝的、粉红的、绿的,散落在有轨马车和公共马车站附近;有威斯敏斯特桥拐弯处正在做纽扣眼插花的卖花姑娘们,她们灵巧的手指穿梭在亮晶晶的锡箔纸和抖动的羊齿草之间,红扑扑的脸蛋和鲜艳的插花相映成趣,也有那些勾起了我绵长忧伤的玫瑰花,洒过水的花朵散发着香气;有让人心情压抑的星期日,看到脸色苍白的父母拉着孩子走过威斯敏斯特桥,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抓牢了玩具风车和彩色气球,也有收费一便士的妈妈船轻轻地放下烟囱、驶过桥底的样子。我觉得,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我内心成长的轨迹。记忆中也有些不寻常的“大事”:有一次母亲带我去水晶宫看杂技,看到熊熊燃烧的火焰中,一个活生生的女人伸出头向观众们微笑,看完表演我们还摸了六便士的彩。再有一次在坎特伯雷杂剧场里,父亲在台上表演,我坐在铺着红丝绒的椅子上看着…… 有一天,我突然开始觉得母亲的行为和外面的情景都有些不对劲。那天她一上午都在外面,回到家里时就十分激动,边哭边埋怨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人:“看看阿姆斯特朗这个畜生!”我被她反常的行为吓到了,于是开始大哭,母亲只好抱着我哄。几年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是去法院告父亲不抚养孩子,官司却遇到了麻烦。至于阿姆斯特朗,他是我父亲的律师。我几乎不记得自己还有个父亲,更不记得他曾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他也是名喜剧演员,长着一双乌黑眼睛的他,性子恬静,热爱思考。母亲说他有着和拿破仑相似的长相和洪亮的嗓门,是公认的优秀演员。那个时候他的薪酬能达到每周四十镑,但母亲却跟他离婚了,唯一的原因是父亲酗酒过度。那时的歌舞剧演员几乎不可能不喝酒,因为酒是所有的戏院的必备品,有的戏院还附设酒吧间。演员们总会在戏剧落幕后到那儿和客人们对酌。有些戏院的酒吧间甚至比门票还能挣钱。更有些名艺人把大部分收入都花在这儿,以求拿到大量的薪酬。就这样,很多艺人把一生都耗费在酩酊大醉中,父亲亦然。他刚三十七岁,就因饮酒过度而离开人世。 P1-2


 卓别林自传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