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诵读本--“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

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 > 集部 > 元曲三百首诵读本--“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1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1088977
  • 丛书名:“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
作者: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内容简介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元曲三百首诵读本》正文前有“内容导读”和“诵读指导”。“内容导读”包括对《元曲三百首》的成书过程、作者和作品思想等方面的综述,“诵读指导”则请播音专业的专家从朗诵角度对《元曲三百首》诵读时的语气、重点和感情变化等进行指导。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元曲三百首诵读本》流传广泛,大众认可度高,利于诵读,益于正教。适合中小学老师、学生阅读,适合幼儿园和私塾老师阅读或领读。

目  录
出版说明
内容导读
诵读指导
【越调·小桃红】二首
【南吕·干荷叶】二首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
【中吕·喜春来】
【双调·骤雨打新荷】
【越调·平湖乐】
【双调·水仙子】二首
【黄钟·人月圆】
【双调·折桂令】拟张鸣善
【黄钟·人月圆】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元曲中的通俗与活泼
  林宪亮
  众所周知,元代文学以“曲”闻名,正如王国维先生所指出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宋元戏曲史·序》)。人们平时所说的元曲,具体可分为杂剧和散曲两类。杂剧是戏曲的一种,是供演唱的舞台艺术;而散曲却是诗歌的变体,仅供文人清唱吟咏。具体而言,散曲是元代出现的一种新的韵文形式,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它是按一定宫调的曲牌填写出来的能唱的曲词。在元代文坛上,它不但与传统的诗词分庭抗礼,同时还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中唐之后,词在文人笔下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是到了宋代,臻于鼎盛。但是,南宋后期,由于文人远离现实社会、片面追求形式美,词体日趋衰落,内容上也愈发空洞。而同样起源于敦煌曲子词的民间歌词,自中晚唐以降,经数百年发展,到金灭北宋之后,吸收了不少南北民歌和多种曲艺演唱形式,同时又借鉴不少北方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了一种有明显南北之分的新的诗歌形式。此种诗歌形式,在南方称南曲,是宋代流行的大曲与南方的里巷之曲结合而成的曲词;在北方和中原称为北曲,是将北方少数民族马上弹奏之曲与河北激昂悲壮的音乐结合而成的一种曲词。二者合称散曲。散曲之所以称为“散”,主要是因其形式相对灵活,不像诗词那样刻板。
  散曲从体制上来说,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小令是散曲的基本单位,是一首独立的小曲,有一个单独的曲牌名,如【水仙子】、【新水令】等。不同的曲牌不仅字数不同,每句的长短不同,而且平仄和押韵也不一样。套曲又叫套数、散套,它吸收了诸宫调的联套方式,把同一宫调的许多曲子联缀在一起。套曲要求有头有尾,少则两三支,多则不限。有多达三十支以上的套曲,联缀时有一定顺序,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用“煞调”、“尾声”结束。
  ……P1


 元曲三百首诵读本--“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