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過去和好: 別讓過去創傷變成人際關係的困境

当前位置:首页 > 港台圖書 > 心理/励志 > 與過去和好: 別讓過去創傷變成人際關係的困境

  • 版 次:1
  • 页 数:336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12月08日
  • 开 本: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9867470737
作者:大衛.里秋出版社:啟示出版APOCALYPSE PRESS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编辑推荐

名人推薦
 
精神科醫師、知名作家 王浩威
羅東聖母醫院資深精神科醫師 郭約瑟
心理治療師及婚姻家族治療督導 張宏秀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謝文宜
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專業佳評】
  本書主題明確,用相當平實的筆調,深入探討移情的來龍去脈,幫助讀者搜尋生命中至為關鍵、且未完成或遺憾的故事,並逐步釐清自己與他人真實的面貌,藉由轉化、超越的技巧,特別是提出、處理、解決與整合,裝備自己去迎接健全的人際關係。本書也提供許多非常實用的自我療癒技巧,相當適用於普羅大眾。──郭約瑟,羅東聖母醫院資深精神科醫師
  多數人不自覺地想要在親密關係中去完成與父母間的遺憾。本書鼓勵讀者勇敢地為生命負責,通過覺察自己的移情作用及書中的練習,意識到生命可以充滿選擇,不需為童年經驗所限制。本書難能可貴的以榮格的靈性意識,提昇佛洛依德的移情心理學,幫助讀者在學習轉化關係的功課時,涵蓋心理與靈性的雙重向度。──張宏秀,心理治療師及婚姻家族治療督導
  本書以一種更普及的角度,邀請每個生命深入自己的生活現象場。只要我們有了覺察,意識到過往隱約影響著現在的許多層面,我們就能透過這本書接觸與學習真正治癒自己的途徑;終止成為過去的受害者,不再讓傷痛以無意識的方式進行著,讓生命有了真正的自由與滋養,完成成長與蛻變。──蘇絢慧,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里秋博士以溫和而充滿同情的方式逐步引領,幫助我們追尋個人的生命轉化。──《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本書文字清楚易懂、條理分明,並且引人思考,啟發人心。──瑪莎.貝克(MARTHA BECK),美國知名心靈諮商、生涯輔導專家

 
内容简介
  過去的創傷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療癒自己、修復生命的恩賜!
  本書帶你更新自己的心靈,
  走出人際關係的困境,尋回真正的愛與信任。
  人類天生就有一種傾向,會重演往事,或是把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投射在過去的人物身上,如果這段過去牽扯到昔日的情感創傷、痛苦和失落,情況就更為明顯。
  這種現象,佛洛伊德稱之為「移情」。移情作用無所不在,因為我們在成長歷程中,都會經歷許多失落與創傷,這些創傷被我們藏在心靈深處,就像一顆未爆彈,隨時會干擾我們目前的生活、破壞我們的人際關係。
  在本書中,心理治療師大衛.里秋博士深入探討「移情」的來龍去脈,教導我們如何意識到自己陷入過去,以及該怎麼做,才能從這個毀滅性的模式中將自己釋放出來。他提醒我們,我們會不自覺地將童年或前段關係中的感受、需求、期望和信念,轉移到日常生活中的人們身上--包括我們的親密伴侶、家人朋友,甚或是點頭之交。
  里秋博士以三十多年擔任心理治療師的經驗,幫助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大衛.里秋David Richo
  資深心理治療師、教師、工作坊帶領者與作家。他以婚姻、家庭與兒童諮商見長,非常強調心理及靈性的重要。除了從事心理治療外,也在加州聖塔巴巴拉和舊金山帶領避靜團體。目前在全美各地的依沙蘭靈修中心(Esaleninstitute)、靈磐避靜中心(Spirit Rock RetreatCenter)、聖塔巴巴拉市立大學成人教育中心、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等處授課,並常在英美各地舉辦工作坊。
  他把榮格、佛洛依德、超個人學派的觀點巧妙融入專業實務中,亦常在作品中引用文學與詩歌,激起讀者的共鳴並從中獲得啟發。他著有多本探討心靈的作品,包括《回歸真我》、《以愛之名,我願意》……等等。
審訂者簡介
張宏秀
目  录
目錄

前言 跨越往事的高牆
第1章 什麼是移情?
第2章 移情的作用及原因
第3章 我們能在一起的方式
第4章 作用與反應
第5章 我們的恐懼如何出現
第6章 對重覆的執著
第7章 受傷的回憶
第8章 生理的層面
第9章 對慰藉和挑戰的雙重渴望
第10章 鏡映和理想化
第11章 為何我愛你,卻沒能真正看見你
前  言
推薦序1
人生秘密的探索指南◎郭約瑟
  「我從來都記不得七歲以下的記憶,甚至十二歲之前的記憶都相當模糊。一切都是由母親、鄰居、兄姊告訴我,所拼湊出來的樣貌。基本上,父母忙於工作,年幼的我不是託給鄰居,就是把院子大門關住,任由我在其中優遊。再來,父親脾氣暴躁,母親動輒得咎,隨時都在恐怖的暴力威脅下過活,嚴重時還必須逃家保命。這些童年時期被忽略與家庭暴力的陰影,都被我鎖進記憶區的深處。
  長大之後,我對男性有著超乎想像的厭惡與排斥,對女性的陪伴與擁抱,則有過度的渴望。我似乎是個蹩腳的導演,對人生中所遇到較為接近的人,都會潛意識地依陳舊固定的歷史腳本,給予安排固定的角色。遇見男性友人,總是維持遠遠的安全距離,例如工作中的同事與上司,如果做不到,那就是轉換跑道;還有,我會刻意偽裝幼稚的樣子接近女性友人,而她必須像個母親一般,持續熱情地回應我所有的需求,否則我就會暴怒離去,去尋找另一個更適合的對象,結局就是頻換女友,還有婚後的外遇頻傳。」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期待的誕生

當過去入侵當下時,移情作用就會跟著產生。數十年間的故事如此演變,每段關係的過程亦是如此。來自童年的模板,有時根深柢固到讓我們無法看清眼前伴侶的模樣。如果母親一直都很慈愛,我們也許會對一個自戀又無法提供愛的伴侶,要求同等的愛。我們對此模板的忠誠,會讓我們試圖把玻璃鞋硬穿在錯的女人腳上:「我與嚴母相處的經驗,讓妳看起來比實際還要強勢,而我對慈母的期待,讓我希望妳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
缺少伴侶的愛,就像缺少父母的愛一般,讓我們感到絕望;我們會認為在別人身上所得到的,永遠無法符合我們的需求。這就是將我們原始的絕望移情到這個世界上。然而我們會發現,別人的失敗不一定是不好的。這讓我們在處理舊傷口時,能同時修鍊自己。

缺乏愛,指的是我們無法得到五種成人之愛(5A):關注(Attention)、接納(Acceptance)、欣賞(Appreciation)、情感(Affection)及容許(Allowing)我們做自己。理所當然地,假若我們在過去沒得到滿足,我們會從別人身上尋找這5A。但如果我們自身沒有事先修鍊好,例如因為哀悼過去,我們很可能會充滿不安,並強勢地向別人要求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很可能會因為散發「非如此不可」的能量,而嚇跑未來的伴侶。在這樣的情況下,移情就成了人際關係裡的阻礙。我們越能意識到自身的移情,就越能發覺到修養的必要,並安撫我們記憶裡的飢渴,以便找出那些更知道怎麼愛我們的人。如此一來,整個人就會覺得壓力減輕,也會感覺比較放鬆。

我們不能改變自己真正的樣子,這表示我們必須成為能滿足我們需要的,以及我們所能貢獻給這個世界的那種人。做我們自己,對宇宙來說是個好消息。

需要5A並非懦弱的徵兆,而是表示我們過去錯過了很多。例如,想要被欣賞或嘉獎的渴望永遠是合理的。我們認可自己的渴望,是一種健康的象徵。這種自我接納,會在我們體內植入一種肉體的快感。就像在學騎腳踏車的時候,會有這類特別的感受。在無數次跌倒和彆腳後,我們會突然抓到平衡的訣竅,或者說這種平衡突然出現了,然後就一直存在著。在接納「渴望」時,就是那種轉換的瞬間,讓我們心中保有那些渴望,既不會老是想要實現它們,也不會因為伴侶看似無法滿足它們而動怒。那些對5A的渴望於是開始獨立存在,而非只有它們可能實現時才能成立。我們發現自己能感受到全人類都有的且存在的東西,而非專屬於自己。如此一來,我們跟全人類的愛,會在自我體內甦醒。接受渴望,成了靈性上的修鍊。

如同其他動物一般,我們在最早的關係裡,接收到最重要的印記。家庭的成長經驗,構成了我們對愛的概念,然後我們進一步探索著未來的關係是否吻合這個模式。此即為什麼我們常常會對別人感到失望的原因,因為對方無法達到一個他們所不知情的陳舊標準。如果我們的過去是負面或受傷的,我們會找尋伴侶候選人來重新製造那個傷害,然後指責他們,因為也許我們從未讓那個傷害我們的親人真正感受到我們的憤怒,或向他們表達出我們的憤怒。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過高的期望的原因。我們壓抑的憤怒終於找到爆發的機會,我們的希望會綻放或凋謝。

希望或絕望?
如果我們沒得到那5A的全部或其中之一,會產生兩種痛苦的結果:其一是我們會極度需要它們;此時我們的心就像個無底洞,永遠都嫌不夠。其二則是絕望,不再相信真的可以擁有親密關係中的5A,也不再相信有誰能長期提供或維繫它們;這樣的絕望是致命的,因為它找不到出口。我要如何讓絕望成為一個疑問,而非答案?

每個人心裡都有希望、期望與絕望。童年時期發生過的事,會在我們心裡停駐,然後在一段親密關係裡突然被啟動,接著我們會移情到對方身上,希望他們能為我們克服一切,並期待他們能彌補我們過去的遺憾,或絕望地認為他們不會真正地陪伴在我們身邊。我們甚至可能導致以下三種選項裡的任何一種發生:

(1)建立在希望上的移情。我們常委婉地、間接地要求自己所愛的人,給予我們過去所沒得到的東西。我們相信某人的確值得我們信賴。(2)建立在期望上的移情。若我們的移情建立在期望上,我們會直接要求對方給予我們過去所沒得到的那些。(3)建立在絕望上的移情。在絕望的移情裡,我們預見且害怕那些為吻合我們的需求,卻一而再,再而三失敗的人。我們總是假想身旁的伴侶會跟父母當初那樣,讓我們失望,或因我們不夠好而讓自己蒙羞,甚至責怪伴侶太小心眼。


 與過去和好: 別讓過去創傷變成人際關係的困境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