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朱德

  • 版 次:2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0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7330724
作者:吴殿尧 著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08月 
目  录
第一章 大山之子
第二章 奋身军界
第三章 出国求索
第四章 力挽狂澜
第五章 井冈红旗
第六章 开辟中央苏区
第七章 奋战反“围剿”
第八章 征途漫漫
第九章 跃马太行
第十章 延安度时艰
第十一章 在历史大决战中
第十二章 人民公仆
第十三章 晚年岁月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大山之子
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以东,渠江以西的一条狭长的丘陵地带,有个仪陇县,境内山峦起伏,沟深谷狭。从县城东行30多公里处,有个大的集镇叫马鞍场,因靠着一座状似马鞍形的山而得名。其西北不远处,突起一道山梁,一峰屹立,叫琳琅山,松柏挺拔,四季葱茏。1886年12月1日(清光绪十二年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六),在这琳琅山西麓李家湾一户佃农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孩儿。这个生在大山怀抱里的孩子,后来成了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他就是朱德。
朱德祖籍广东省韶关,是客家人。明末清初,四川由于连年战乱、疫病流行,人口骤减,土地也荒芜了。清朝统治者为增加税收,采取鼓励向四川移民的政策,使得大群大群的外省人迁移到四川,朱德的祖先就是在这个移民潮中迁至四川的,最初在川北广安一带生息,在仪陇县落户到朱德这辈已是第六代了。朱家世世代代务农,辛勤劳作,到头来仍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
朱德出生时,一家三世同堂,十几口人靠租佃李家湾有名的丁姓地主的20亩薄田和押借来的几间破房安身度命,生活十分艰难。
朱德诞生的这间房子是丁家财主用做存放粮食的库房,也叫
“仓房”,大约有十几平方米,四面墙全是木板的,房间低矮、潮湿、昏暗,只有从东面板壁上一个不到两尺见方的小窗户里能透进一缕光线。幼年的朱德和他的父母、兄姐等6口人,就挤住在这间仓房里。
朱德长得很像母亲。母亲是个贤淑和气的人,出身于流动艺人家,小时曾跟随大人四处奔波,比乡下其他妇女见识多,思想也开明。母亲生过l3个孩子,因为生活困苦,只有6男2女存活下来。
朱德是母亲生的第三个男孩。朱德曾回忆说:母亲整天忙着,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从没有工夫抱抱小孩子,我们都是在地上爬着长大了的,大了身体很强壮,能背能挑,还能种地。
朱德还回忆过他童年时家里最悲惨的一次遭遇:1895年(他9岁时),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在困难的境遇中,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牛活。
  ……

 朱德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