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全人心理学丛书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心理学入门 > 通心——全人心理学丛书

  • 版 次:1
  • 页 数:211
  • 字 数:203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11242805
  • 丛书名:全人心理学丛书
作者:许金声 著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编辑推荐
人有两种基本的生存状态:“独处状态”与“人际交往状态”。*好的“独处状态”是“存在性独处”。*好的“人际交往状态”是“通心”。“通心”的交往结果,应该是“双赢”,甚至“三赢”。“通心是道”。可以上升到一种人生哲学的高度。“通心”可以贯彻在人际交往的一切方面。“通心”,甚至可以推广到现在已经不在世上的人,推广到人类以外。“全人”就是*终学会了存在性独处和“通心”的人。本书是作者研究心理学20多年的力作,表达了关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教练、心理治疗的新观念:“通心”。  
内容简介
人有两种基本的生存状态:“独处状态”与“人际交往状态”。最好的“独处状态”是“存在性独处”。最好的“人际交往状态”是“通心” 。用这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来描述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便于理解和进行心理调整、治疗。本书表达了关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教练、心理治疗的新观念:“通心”。
这是一个有震撼力的观念。运用这种新观念,可以简化心理咨询的方法,提高心理咨询的效率。它既是一种新颖的心理治疗理论,又是一种深刻的人际交往哲学。
本书是作者研究心理学20多年的力作。新颖、独创、实用性强、可读性强,有相当的理论深度。适合所有对心理学、心理咨询、自身修养感兴趣者阅读。
作者简介
许金声,中国最早的人本心理学、马斯洛心理学、健康人格理论研究学者之一。中国最早的心理咨询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现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社会学所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5年起在《心理学报》、《心理学动态》、《光明日报》等发表
目  录
第一章 两种生存状态
 一、两种基本的生存状态
 二、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与需要满足层次
 三、生存中能量的流动
 四、决定能量流动方向的因素
 五、人的需要满足的可塑性与人格三要素理论
第二章 独处
 一、什么是独处?
 二、独处与孤独感
 三、匮乏性独处
 四、匮乏性独处的分类
 五、维持性独处
 六、充实性独处
 七、拜伦的《孤独》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二章 独处
二、独处与孤独感
独处往往伴随着孤独感,但独处并不一定就有孤独感。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也可以过得充实、投入而自在,完全没有孤独感,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所以对于一个人独处的情况,还需要仔细分析。独处可以分为有孤独感的独处和没有孤独感的独处。
独处时的感觉并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
孤独感常常伴随着多种负面情绪。人处于这种状态中时,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感觉到自己孤身一人,没有人理解自己,没有人关心自己,没有人安慰自己,没有人帮助自己。在这种独处状态中,人们常常觉得焦虑、抑郁、烦躁、悲哀、无助、无奈等。
独处时也可以是没有负面情绪的,而是积极的、健康的、充实的。例如,当处于存在性独处状态中时,其感觉就会与一般的孤独感不一样,它已经消除了一般的孤独状态中的强烈的匮乏感觉,它无需顾盼周围的环境,但又与周围的环境有一种融合、恰当的关系。
长期以来,社会舆论对“孤独”甚至“独处”的评价一直都很低。“独处”常常被简单地认为是不好的事情,是需要避免的。如果一个人喜欢独处,人们常常会认为他性格孤僻或者是古怪。这是把“独处”与“孤独”混为一谈了。
人们的这种价值观,与人类的需要满足水平以及生活状态有关。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角度看,长期以来,支配人们活动的需要主要都是匮乏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最高不过自尊需要。对于匮乏性需要满足的追求,主宰着人类,占据了人类的大多数时间。人类的普遍人格是匮乏性人格。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个体的独处都是匮乏性独处。与此相应,人们的个体性、独立性、创造性发展不充分,还很少体验到其他的独处或者说孤独状态。人们对于独处的评价受着需要满足水平的制约,我们说,在社会发展的今天,需要重新来认识独处了。
……

 通心——全人心理学丛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