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史:永明延寿佛学思想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心史:永明延寿佛学思想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11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0104913
作者:孙劲松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编辑推荐

 大学水平以上读者,佛学爱好者,佛教研究学者。

 
内容简介
  永明延寿被禅宗法严宗列为第三代祖师,又被净土宗列为第六代祖师,其佛学论著有百余万字,佛学思想非常丰富,影响较大的有《宗镜录》《万善同归集》《心赋注》等等。延寿著作的核心内容包括“以心为本”、“宗教融通”、“悟后圆修”等等。孙劲松的《心史:永明延寿佛学思想研究》选择了“心本史观”这个角度对永明延寿的佛学思想进行系统研究,涵盖了永明延寿佛学的思想的本体论、工夫论、实践论等关键层面。

作者简介
  孙劲松,1973年出生,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国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武汉大学荆楚佛学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中国佛学、宋代易学。在《宗教学研究》、《周易研究》、台湾《鹅湖》等杂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参编教材、著作多部。

目  录
绪论 延寿生平及其心本论
 第一节 延寿生平、著作以及影响
 第二节 延寿的心本思想概述
第一章 心本史观
 第一节 心本史观视野下的生命观、世界观与解脱观
 第二节 心史视野中的人生观
 第三节 延寿心本史观与中印文化之关系
 第四节 佛教的心本史观与心本的佛教史观
第二章 真心与妄心
 第一节 由妄心见真心
 第二节 本有真心与究竟真心
 第三节 八识与九识之诤
第三章 一心六度
 第一节 六度在佛法中的地位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3.五代及吴越国的佛教传播
  隋唐是佛教的兴盛时期,天台、唯识、华严、禅宗等诸宗并起,诸宗相比,犹以禅宗之简约、唯识之严密而最值得推崇,译经事业也由玄奘等人的努力而达到了佛教史上的最高峰。随着佛教的发展,儒释道三教之冲突与融合交替,佛教内部的流弊也逐渐展现,导致唐武宗灭佛。武宗于会昌五年(845)颁布“废佛敕书”,史称“会昌法难”。“会昌法难”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一,佛教集团占据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腐败堕落者又为数不少;其二,唐王朝需要解决财政短缺,兵役、农桑人口不足的问题;其三,武宗自己信仰道教。武宗灭佛后,被废弃的大寺院有四千六百座,小寺院(招提兰若)四万多所,还俗僧尼凡二十六万五百人,寺田被没收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被收为两税户。只在长安、洛阳各留四寺,僧三十人;各州亦存一寺,分为三等,各留僧众二十人、十人、五人。到会昌六年(846),武宗驾崩,宣宗即位,佛教才得以再兴。
  此后多年战乱,佛教在中国北方的信仰人数继续发展,但佛门内部在教义、戒律等方面却有所停滞,百余年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王朝的周世宗再次整顿佛教,这一次整顿并不是具有宗教偏向的灭佛运动。在当时,多年战乱,很多人为了躲避兵役、徭役而出家,但他们并没有完整的佛教信仰,于佛教教义也不甚了解,寺院在容纳了大量人员的同时也集聚了大量的财产。显德二年(955),国家财力拮据,周世宗下令取天下铜佛像,用来铸钱,遭到大臣的反对。世宗显然对于佛教有一定的了解,他说:“佛祖说以身世为轻,以利和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岂有所惜哉!”在周世宗看来,佛教把肉体看作自心变现的臭皮囊,以身世为轻,《金刚经》载佛陀前世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而心无怨,为了救虎可以舍身饲虎,何况只是舍铜像呢?世宗还指出僧团的种种弊病,对僧团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此次被废的寺院有三千三百三十六所(另说为三万三百三十六所),全国还剩下寺院两千六百九十四所,僧尼的剃度也受到严格限制。周世宗此次整顿目的并非灭佛,他制定了严格的僧尼出家剃度制度,男子十五岁以上须诵经一百张或读经五百张,女子十三岁以上须诵经七十张或读经三百张,只有这样才具备出家的资格。他还规定有赡养义务者,须经双亲许可,始可剃度。世宗的做法从理论上讲无可非议,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大量地摧毁寺院,掠夺财产,导致佛教徒的反对。次年世宗死,五年后的960年,赵匡胤推翻后周建宋,下诏复寺立像,佛教始告复苏。
  吴越之地素有佛教传统,其治下的天台山是天台宗的发源地,也是后来禅门法眼宗的主要道场。与中国北方的战乱与灭佛相反,吴越政局平稳,少有战乱,人口众多,生活富庶,没有后周那种财政困难,也不需要赶出僧侣参加徭役,所以南方的吴越国一直保持着比较繁荣的佛教文化。
  ……

 心史:永明延寿佛学思想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