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二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金融保险系列)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二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金融保险系列)

  • 版 次:2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0200958
作者:张惠兰,王建辉 主编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内容简介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原有统计资料进行了更新,并吸收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全书共分十二个项目,除介绍金融的基本理论、方法外,还将基本理论、方法贯穿于实务中,实现了理论与实务并重。在结构设计上,通过日常案例导入式、工作任务及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便于掌握。在案例编排、内容选择上,注重从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出发,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简介
  张惠兰,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财政金融系金融教研室主任,学院教学管理委员会委员、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总会和分会委员,河北省理财规划师协会专家会员。担任《财产保险》和《理财规划实务》校级精品课负责人,负责精品课的全面工作。曾获各类奖项24个,承担各类课题15项,公开发表论文47篇,编写教材5部。
目  录
项目一 认识货币
单元一 走进货币
单元二 明晰货币的职能
单元三 认识货币制度
单元四 分析货币流通规律
单元五 鉴别真假货币
项目二 走近信用
单元一 感知信用
单元二 明晰信用形式
单元三 分析信用工具
项目三 利率与利息计算
单元一 利息计算
单元二 认识利率
项目四 走进中央银行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货币自诞生以来,曾有许多不同的物品先后充当过货币材料,形成了不同的货币形式。大致而言,货币形式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制货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等数次大变身。实物货币是货币产生初期采用的货币形式,金属货币曾在许多国家长期流通使用,纸制货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是现代货币形式。
  (一)实物货币
  货币的祖先脱胎于一般的商品。某些一般的商品由于其特殊的性能,适合用作交易的媒介,于是摇身一变成为货币。实物货币是指作为货币,其价值与其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相等的货币。
  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最初的货币形式,是商品间接交换的一般价值形态的表现,最初被固定在某些特定种类的商品上。
  在中国历史上,实物货币种类很多,如龟壳、海贝、蚌珠、皮革、米粟、布帛、牲畜、农具等。这些特殊商品在充当货币使用时,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自然形态,这一点决定了这种货币形态存在以下缺点:体积大,不能分割,值小量大,不便携带,不利于在广大地区之间交易;各种实物质量不一,不宜作为价值标准;容易磨损、变质,不易保存,容易在保存过程中损失价值。因此,实物货币无法充当理想的交易媒介,不适合作为价值标准和价 值储藏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这种货币逐渐被金属货币所替代。
  (二)金属货币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金属提炼技术的提高,人们找到了比贝壳等实物货币更合适的货币材料———金属。金属材料质地坚固均匀,耐磨、耐腐蚀,有较高的稳定性,有的金属材料还具有很好的塑性、韧性、延展性等,易于加工制作,可制成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金属货币,适于表现各种商品的价值。于是,金属货币登上了货币历史的舞台。自从出现金属货币后,货币的应用范围比起贝币时代更加广泛了。除了买卖东西、赏赐、馈赠外,弱 国向强国纳贡,穷人向富人借贷,也都用货币支付。
  金属货币按照材料的不同,可分为贵金属货币和贱金属货币两种。贵金属是指金、银等贵重金属材料。金素有“金属之王”的美称,它是最重的金属之一,具有惊人的化学稳定性,价值较高,自古以来被视为“无价之宝”。银是一种白色金属,性能优良,在自然 界分布稀少,历来也是珍贵的造币材料。贱金属是相对贵金属而言的,主要指铜、铁、 铝、镁等金属材料,这些金属在地壳中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有成熟的冶炼技术,产量 大,成本低。贱金属货币在金属货币时代主要起辅币作用,不如贵金属货币珍贵。
  在以金银条块形式流通的金属货币时代,每做一笔交易都要核实金属货币的重量、检查其成色,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的铸币。金属铸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逐渐磨损,成为不足值的货币,却不影响它的流通和使用。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不关心它是否足值。这种名不副实的变化,决定了纸制货币可以代替足值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二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金融保险系列)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