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话说中国经济系列(2本套装,包括《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奋》)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陈志武话说中国经济系列(2本套装,包括《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奋》)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20813873
作者:陈志武 著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编辑推荐
《非理性亢奋》
  对于一个封闭多年、人口众多的计划经济国家,当它重新走市场化道路、加入全球化秩序时,积压多年的后发潜力在初始时期必然会快速发挥,经济会迅猛增长。这种太快、相对轻松的增长,往容易带来非理性亢奋,让人得出错误结论。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比较一下各国的贫富悬殊现状才发现,原来『地大物博』、物资丰富只能给一个国家提供优质的『先天条件』,但这并不是『先决条件』。经验说明,一个国家更重要的财富是其能促进财富创造的制度机制及与其相配套的自由金融创新体系,这种制度财富是无形的,但它比有形的『地大物博』更重要、更『值钱』。
  金融创新之所以对个人消费者很关键,是因为这些创新可以帮助解放居民的消费潜力,调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同时,产权保护和其他制度机制为创业者以及财富拥有者提供了正面的激励,为进一步投资增长提供了稳定的预期。足够的金融证券品种帮助社会大众规避风险、调配不同时候的收入。
  中国拥有世界上*多、也相对很廉价的劳动力,这种劳动力优势在经济增长初期可以弥补、对冲高制度成本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怎样让每个人从增加的人力资本中感到『富有』呢?那就得通过金融体制创新来帮助老百姓把人力资本『兑现』、把他们未来的收入流进一步『证券化』。

NEW!!《金融的逻辑(光盘版)》独家赠送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厦门大学EMBA讲座《商业模式的逻辑》DVD一张,时长150分钟
 
内容简介
中国的故事是:在不进行实质性政治改革的情况下,凭借其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重点发展其制造业、建筑业等“重型”行业,由于这些行业对新闻媒体和法治环境的依赖度低,所以到目前为止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还可以成功。然而,这一“重型”发展模式是不能持久的,今天的中国经济现实实际上已在挑战这一模式。
  仅靠工薪的增长来增加个人收入,虽然能多少使大家共同富裕,但在经济快速增长时,那些不持有任何经营性产权的人无法靠产权的增值而提高收入。结果,收入差距可能难免越来越大。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弥补众多家庭因规模化生产与规模化销售而失去的一般性创业机会(中等收入机会)呢?股份的证券化交易是缓和贫富悬殊的一种方式,给中产阶级在收入上有“与时俱进”的机会。这样一来,尽管工薪阶层不直接经营企业,但他们也能以股东身份分享创业与企业增长的好处。
  对于任何社会,多数人有从事“小本生意”的致富机会而且这种致富机会人人平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培育并维持一个足够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或“中产阶级”的必要条件。一旦中产阶级占多数,社会稳定就会是自然的事情。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在今天的世界里,勤劳是否还是财富与收入的决定性因素?是否还『勤劳致富』?如果不是勤劳,那又是什么呢?——不管对穷人还是富人,不管对过去人还是现代人,只要进取心是人之本性,财富话题总会令人着迷,也永远会令人着迷。
作者简介
陈志武,1962年出生于湖南株洲茶陵县,1983年获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前身)学士学位,198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进入威斯康辛大学任助理教授,1995年获聘为俄亥俄州立大学副教授,1996年担任终身教授。1998年创办Value Engin
目  录
自序
金融与财富
 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
 证券市场发展与共同富裕
 美国基金公司为何比银行创造的富豪更多?
股市与财富
 如何评价股市的贡献?
 中国股市质量变差了吗?
 股市半桶水
 为管理层股票期权正名
安然之谜
 非理性亢奋——世界通信的故事
 股市泡沫的危害——解读美国股市危机
 泡沫破灭引发经济衰退——重温1929年美国股灾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金融与财富
  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
  有两组数据耐人寻味,一组是2005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6%,挣100元存下46元;另一组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为-0.5%,也就是挣100元要花掉100.50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很负责任而美国人不顾明天死活只顾今天享受?
  我们可以把这个现象归结为两个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金融发达或不发达对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不同,另一个原因是整个经济市场化程度高低的影响不同。
  在相当程度上,由于中国金融的不发达,人们在消费决策时是根据已到手的收入决定消费多少,由“过去的收入”决定今天该花多少钱。而美国人是根据“未来的收入”决定今天该花多少钱。也就是说,对于中国人来说,个人的消费预算取决于当前以及过去已到手储蓄的收入,等收入到手才消费,甚至到手后还有46%留到以后消费。相比之下,美国人的消费预算由当前和未来收入的总折现值来决定,未来各种收入的折现值实际上是个人财富在今天的总值,这样一来,即使今年的可支配收入低,但只要未来的收入期望增加得足够多,财富的增长照样可以让你不仅把今年的收入都花费掉,而且还敢借钱花,即提前消费。换句话说,中国人是根据“收入流”来花钱,而美国人是根据“收入流”加“财富存量的增值”来花钱。
  以2005年为例,中国新增储蓄1.8万亿元,居民存款余额为14万亿元(大约1.75万亿美元),存钱很多。而同年美国人没存钱,总体上还借钱。可是,美国私人资产的年终总价值为51万亿美元,净增5万亿美元(是中国居民存款余额的2.8倍),人均财富存量净增约2万美元,这些私人资产包括私人房地产、生产性资产、证券和基金,还不包括个人的人力资本的增值部分。美国人没存下一分钱的新收入,可他们的财富存量却照样上涨5万亿美元。换句话说,如果个人消费预算的基础不仅包括当年的收入,而且包括个人资产的增值部分,那么美国人2005年人均可消费金额约为5万美元,因此,虽然他们把当年3万美元的收入全部花完,但实际上还存了2万美元,占可花费金额的40%。所以,他们还是在存钱,只不过存的不是当年的收入,而是资产增值部分。考虑到人们对未来收入信心的增加,2005年美国人的人力资本也升值不少,如果把这部分也算进去,美国人2005年还是存下了不少财富。
  当然,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注意到美国人花钱时会把收入和财富增值放在一起来算,而中国人可能只考虑实际收入的多少,不敢提前消费未来的收入。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土地价值、房产以及其他资产价值不是也升值了吗?为什么中国人不能更有信心地消费呢?答案在于三方面:所有制、市场化程度和金融发达程度。
书摘插画
插图

 陈志武话说中国经济系列(2本套装,包括《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奋》)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