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通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哲学通论

  • 版 次:4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2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9044355
作者:孙正聿著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2月 
内容简介

  孙正聿,1946年11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哲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基础理论。已出版<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现代教养》《崇高的位置》《哲学通论》《哲学导论》《超越意识》《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哲学修养十五讲》《思想中的时代》等著作,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95年、1998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9年)、*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等奖励,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教学名师奖。

作者简介

  孙正聿,1946年11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哲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基础理论。已出版<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现代教养》《崇高的位置》《哲学通论》《哲学导论》《超越意识》《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哲学修养十五讲》《思想中的时代》等著作,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95年、1998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9年)、*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等奖励,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教学名师奖。

目  录
导言 进入哲学思考
1.“爱智”的哲学
2.对“自明性”的分析
3.品味黑格尔的比喻

第一章 哲学的自我理解
第一节 哲学与哲学观
一、哲学观与哲学理论
二、当代哲学观概览
三、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哲学与常识
一、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
二、常识与经验的世界图景
三、常识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敌即抽象的唯心主义进行搏斗,另一方面则是十分可悲地使自己倒退回旧唯物论的水平而裹足不前。
  因此,在探讨哲学派别冲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哲学的派别冲突同人类存在的矛盾性联系起来,需要用两个标准去衡量哲学的派别冲突,尤其是需要从现代哲学的时代特征出发去深化对现代哲学派别斗争的理解,在当代的水平上推进哲学的发展。
  第二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本原”问题
  关于哲学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恩格斯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①。对此,恩格斯又特别强调地补充说:“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能在别的意义上被使用”②。
  “精神”和“自然界”谁为“本原”的问题,根源于人类的产生。人类使统一的世界分化为“物质”与“精神”两大类现象。同时,我们还应当进一步看到,“物质”与“精神”这两大类现象的对立,不仅表现在人的“精神”与外在于人的“物质”的对立,而且更为深刻地表现在人自己的“精神”与“物质”的对立。寻找人的“生活世界”的“意义”的哲学,它的根本指向是寻求人类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它对“精神”与“物质”关系问题的思考,最为直接的、也是最为深切的出发点,是人自身的“精神”与“物质”的矛盾。人类自身存在的矛盾性,是哲学反思的最为坚实的生活基础。
  人类作为物质世界链条上的特定环节,即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统一于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即“本体”;人类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即作为超越纯粹自然性的人的存在,人类自己的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即“本体”。
  传统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分别从对立的两极去思考自然界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因而始终僵持于“本源”问题的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抽象对立,并以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去说明二者的统一。
  旧唯物论以自然界为精神的本原,力图把精神还原为自然,用自然来解释人类的精神活动,从而把物的尺度当作人类全部行为的根据,这就是旧唯物论的自然本体论;旧唯心论则以精神为自然界的本原,试图把自然还原为精神,用人类的精神活动来解释自然,从而把精神的尺度当作人的全部行为的根据,这就是旧唯心论的精神本体论。

 哲学通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