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读物系列·孔子的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读物系列·孔子的故事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2645640
  • 丛书名: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读物系列
作者:陈雪良 郭泳 著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编辑推荐
《孔子的故事》一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行文生动流畅,有极强的可读性与趣味性。且忠于原典,用经典的史料来严谨地讲述孔子故事,每一则故事背后都有思想的支撑,有价值观的支撑,大道至简。 
内容简介
孔子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人物之一。有关介绍孔子故事的图书许许多多,但本书《孔子的故事》与众不同,其一通俗易懂,其二形象生动,其三忠于原典。全书精编了国人应该了解的一百余则经典故事,分“圣人之后”、“多能少年”、“千秋学人”、“仁人志士”、“私学开创”、“高山仰止”六部分,把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和深邃丰富的思想表述在故事的字里行间。
作者简介
陈雪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原《上海教育》主编,副编审。著有《司马迁人格论》《中国远古文明之谜》《读< 三国演义>》《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春秋史》《细讲中国历史丛书·魏晋南北朝史》(合著)等。与郭志坤合著《中华一万年》、“提问诸子丛书”(10册),与陆满堂、金相成合著《历史教学法概论》等。

郭泳: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蕴趣于古汉语和中国古代史研究,著有《空谷幽兰马湘兰》(戏曲剧本)《你看你看京剧的脸》《陈端生与< 再生缘>》《细讲中国历史丛书·夏史》等,并任京剧电视艺术片《凤还巢》编剧。在报章杂志上发表古史探密散文以及著名文史大家访谈录百余篇。曾参与编撰“当代学生阅读经典丛书”以及大型辞书《师典》。
目  录
第一部 圣人之后
是“孔老二”,还是“孔十一”? 迁到“阙里”安下了新家 “小巨人”孔丘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俎豆之事” “太庙”中的“每事问” 向士人学“雅言”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儒业:婚丧吹鼓手 驾车的好把式 在季氏那里当仓库出纳 丧母之痛 被逐出季氏宴席之耻
“学习”一词的发明 “十有五而志于学” 独生子伯鱼 问学于小国之君郯子 “子见老子” 问乐苌弘 在师襄子家学鼓琴 向路人学歌 去杞地观夏礼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陈国宫廷辨楛矢 活跃在“多君子”的卫国 苦涩的自嘲 “鸟兽不可与同群” 被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生气 “微服而过宋”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十四年的“文化苦旅” 多次游齐国 回归故国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韦编三绝”
“未知生,焉知死?” 人就要好好活着:爱己
“三十而立”意何在 办起了第一个私学班 孔子阻琴张吊宗鲁 孔门的招生广告 有“生”自远方来 季氏旅于泰山 “吾道一以贯之” 大仁人颜回 颜回的“好学”
第一座孔庙“孔里” “儒分为八” 孟子称孔子为“集大成者” 248 年后,首次国家祭孔 “学者之宗” “至圣”“素王”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 宋孝宗的“以儒治世” 康熙大帝在曲阜大书 “万世师表”四字 世界的孔子
前  言

邓伟志 “佑启我后人”的孔子
陈雪良先生是我的老学长。我们相识多年。他治学有两个重要的维度:历史,教育。十卷本“提问诸子丛书”(《提问孔子》《提问孟子》《提问庄子》《提问老子》《提问墨子》《提问荀子》《提问孙子》《提问商子》《提问韩非子》《提问吕不韦》)洋洋洒洒数百万字,就是他与郭志坤的合著。用问答的形式阐发诸子思想,予人智慧的启发,让人不能不想到柏拉图的《理想国》。
这次又与郭泳合著《孔子的故事》这本通俗的小册子,讲讲孔子的故事,似乎是轻而易举的,然而这并非易事。
作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孔子被概念化已经很久了。他有着“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等众多标签。标签之下,两千五百年以降,解说层层叠叠,考释密密麻麻,误读总是难免的,有的还误会极深。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选自第四部 仁人志士 “任重而道远”
“任重而道远”,这是孔子晚年的杰出弟子曾参说的,也是孔子对所有弟子说的。曾参是孔子的弟子,后来又是孔子之孙子思的老师,后世称他们“曾思学派”,并被视为是孔子学统的正宗。子思后来作《中庸》,他的思想又是与孔子所言的“中庸为至德”的观念一脉相承的。
曾参竭诚地宣传着孔子的仁学,并认为践行仁道“任重道远”。他对自己的弟子们说:“孔老夫子曾把仁看成是放在我们每个人肩头的一副担子。为什么是我们肩头的一副担子呢?因为作为士人,应该做到‘仁以为己任’,就是说,宣传仁,实施仁,是我们的责任,这就是‘任重’。不感到任重的人,是没有责任心的人,实际上算不上是个合格的士人。这是孔老夫子当年一再强调的。”
曾参又说:“任重是与道远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这些士人宣传仁,实施仁,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行道。孔老夫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是最重要的。有道在心,就有了方向,有了前进的目标。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什么时候是终点呢?只有当我们死去的那一天,才是终点。这叫做‘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的“任重而道远”的思想,的确是源自孔子的。孔子自己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不正是“任重道远”观念勤勉践行者的真实写照吗?
现在,“任重道远”一词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成为我们民族追梦者不倦奋斗的一种精神鼓舞力量。请记住,这种力量源自我们的孔夫子。

 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读物系列·孔子的故事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