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自寻烦恼 不如快乐当下(累计倾听逾20000次的诉说,一位心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倾心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心灵疗愈 > 与其自寻烦恼 不如快乐当下(累计倾听逾20000次的诉说,一位心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倾心总结……)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3421735
作者:雷鸣 著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编辑推荐
  人生的局限,常常都在自己之内,快乐,从来都不在当下之外。你是否更渴望从颠掉梦想的世界里醒过来。历经痛苦,只是我们找回自己的开始…… 
内容简介
  作者从比较、抱怨、贪婪、妄想、自卑、依赖、忧郁、宽恕、焦虑等角度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故事分析了人们为什么会自寻烦恼,为什么会不快乐。看懂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与其自寻烦恼,不如快乐当下”。
目  录
比较
幸福是个比较级
独一无二
不比较地成长
虚假的力量
活出个样子给别人
我是谁
集体麻痹
替别人痛苦,也是一场绑架
同性恋
走婚族
真正的自爱之旅
滑稽小丑
宁要真的丑 不要假的美
前  言
我们中的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找寻生命的终极意义。
渴望从颠倒梦想的世界里醒过来,找回真正的自己。
历经痛苦,是我们找回自己的开始。
因为我们往往是通过一个事物的反面来认识事物本身。没有丑,无所谓美;没有邪恶,无从彰显善良;恰似没有苦痛,便没有喜乐。
所以痛苦有意义。但遗憾的是,我们大多的状态是:要么不接纳痛苦,使之发挥不了它的积极意义;要么自寻烦恼,使之变得既刻意又纷繁复杂。
我们90%的烦恼都是自我造作的结果。比较、强求、依赖、贪婪、无明的妄想、思想的禁锢、小我的阈限……使得我们步步惊魂、举步维艰。大量的生命力纠缠其中,疲于各种应对。没有定力,更没有根。在苦海里,头出头没。
人,为什么会自寻烦恼?因为无明。“无明”与“失明”不是一回事。“失明”是压根就看不见;而“无明”是睁着眼睛却看不见,视而不见。无明的痛苦,便是苦痛着却意识不到这份痛苦其实与他人无关。所以,尽管痛苦有意义,但无明却使之离觉悟更远。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痛苦是什么?每个痛苦的经历都是资源。既提醒了我们人生的局限,也带来了觉醒的契机。很多自卑源于这种契机的错过。他(她)的经历没能很好地成为改变命运的动力,却成为了他(她)沉湎其中的痛苦和障碍力。这里面往往存在这样一种心智模式:我的过去不好,所以我的现在才好不到哪里去。“我就是衰人啊,所以才衰命啊!因为我衰命啊,所以才不如人啊!”他们时常把童年与过去背在身上,挂在嘴上,用以平衡“为什么现在还会失败”的沮丧,还有就是用来自欺式慰藉,“我失败是因为我自卑,我自卑是因为我的过去造成的”。在我的节目里我经常这样鼓励我的听众:“事情已然发生了,改变不了。但把它作为绊脚石还是垫脚石,你却说了算!”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看待问题才是问题。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回忆自己获得成功的理由时说:“我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了上天的眷顾,他赐给我三个恩惠,让我受益无穷。

  第一个恩惠,我家里很穷,穷到连饭都快吃不上了。托贫穷的福,我从小就尝到了擦皮鞋、卖报纸等辛苦劳动的滋味,并以此得到了宝贵的人生经验.

  第二个恩惠,从一出生,我的身体就非常孱弱。托孱弱的福,我得到了锻炼身体的机会,这使得我到老年也能保持健康的身体。

  最后一个恩惠,就是我文化水平低,因为我连小学都没毕业。托文化水平低的福,我向世上所有的人请教,从未怠慢过学习。”

  所以,你看,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看待问题才是问题。同样是不堪的童年,有人视它为“自卑的理由”,有人却视它为“上天的恩惠”。
书摘插画
插图

 与其自寻烦恼 不如快乐当下(累计倾听逾20000次的诉说,一位心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倾心总结……)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